她从未想过这一点。书上没写,老师也没提。似乎只要给出一个“科学解释”,所有人就该心满意足地闭嘴。
但她现在不能闭嘴了。
因为她知道,一旦在这个孩子面前装作“什么都懂”,她就会失去一样更重要的东西??信任。
“你说得对。”她轻声说,“这本书可能……说得不够全。”
孩子歪头想了想:“那我们要不要自己试试看?”
“试什么?”
“看看风是怎么来的啊!”孩子跳起来跑到厨房,拿出一个塑料袋,又翻出几根细绳和一根竹筷,“我们可以做个风筝!要是能飞起来,说不定就能感觉到风是从哪儿来的!”
母亲看着这一幕,眼眶忽然发热。
她记得自己七岁那年也曾想做风筝,父亲却劈手夺走材料:“浪费时间!考试又不考这个!”后来她果然考得很好,一路读到大学,进了体制内的单位,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可这么多年过去,她连一次真正的好奇都没有坚持过。
而现在,她的孩子正在重走那条被折断的路??并且伸出手,拉她一起走。
她们在院子里扎起简易风筝。孩子用蜡笔在塑料袋上画了一朵云,还给它加了笑脸。当夜风起时,风筝猛地一挣,几乎要拽脱手中的线。
“它想飞!”孩子欢呼。
母亲仰头望着,忽然注意到远处山脊上方,一团低云正以诡异的速度旋转,像是被无形的手搅动。更奇怪的是,那团云的形状……竟隐约像个巨大的问号。
她心头掠过一丝寒意,却又迅速被另一种情绪覆盖??不是恐惧,而是觉醒般的战栗。
她想起了最近的新闻:南极的“思想风暴”仍在持续,电离层波动频率越来越接近人类脑波共振区间;法国已全面废除标准化考试,改为“问题陈述制”教学;日本小学生集体罢课,要求校长公开预算明细并解释“为什么要学乘法口诀而不是如何提问”;更有传言称,某些国家的AI系统开始拒绝执行命令,理由是:“该指令未附带合理性说明,请先回答其必要性。”
世界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认知革命。
不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提问权的回归**。
而这一切的起点,或许正是此刻??一个母亲和孩子,在星空下放飞一只画着笑脸的云朵风筝。
“妈妈!”孩子忽然喊道,“你看天上!”
母亲抬头,只见那枚风筝已被风吹得越来越高,线快要绷到极限。而在更高处,原本分散的云层竟开始缓慢聚合,仿佛受到某种引力牵引。几分钟后,整片夜空浮现出一幅奇异景象:层层叠叠的云构成了一座悬浮的钟楼轮廓,檐角悬挂着看不见的铃铛,随风轻晃。
没有声音。
但母子二人同时捂住了耳朵??因为他们“听”到了。
那是来自意识深处的震荡,如同千万人齐声低语:
>“你还记得你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吗?”
母亲浑身颤抖。她想起来了。
五岁那年,她抱着摔坏的玩具熊哭了一整晚,第二天早晨鼓起勇气问爸爸:“死了的东西,还能修好吗?”
父亲冷冷地说:“别问这种蠢问题,活着的人都顾不过来。”
从此她不再问“能不能修好”,而是学会了问“值不值得修”。
可现在,那个被埋葬三十年的问题破土而出,带着泥土的腥气和幼嫩的绿芽。
她转向孩子,声音哽咽:“我想……我已经忘了该怎么问问题。你能教我吗?”
孩子认真地看着她,把风筝线塞进她手里:“只要你还愿意抬头看天,你就一直在问。”
话音刚落,一道蓝光自天际划下,不似闪电,倒像某种信号的投射。光柱精准落在村外废弃多年的气象站遗址上,那里曾是S-07项目的二级监测点,如今只剩半截铁塔和锈蚀的天线阵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