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至万里之外,落在一座荒废多年的庙宇门前。那里曾供奉“静默之神”,禁止信徒提出任何涉及神意的问题。如今庙门半塌,杂草丛生,唯有一名老尼姑每日清扫台阶。
她拾起一片花瓣,忽觉心头一震,竟脱口而出:
>“如果神从不回答,那?是在思考,还是也在等待?”
话音落地,庙中残像轰然碎裂,露出背后石壁上一行古老铭文:
>“吾亦寻答久矣。”
消息传开,各地类似遗迹相继出现异象:
-北境雪窟中,千年冰封的祷文卷轴自动展开,墨迹融化重组,变为一句:“你听见我的沉默了吗?”
-东陆古井底,潜水者捞起一口锈钟,敲响后传出的不是钟声,而是孩童背诵问题的声音。
-甚至连最顽固的“真理书院”也悄然改名,匾额换为:“疑经堂”。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变革。
一支名为“止问盟”的隐秘团体开始活动。他们信奉“终极答案论”,认为持续提问只会导致社会崩溃。其首领匿名发布宣言:
>“混沌始于疑问,止于信仰。
>我们将重建唯一真言,终结万声喧哗。”
他们袭击了几处公开讨论场所,焚毁《问律》抄本,甚至试图暗杀林判。最后一次行动中,三名刺客潜入问壤,却被一群孩子拦住??那些天天在桃树下写问题的孩子们,拿着自制的“问答盾牌”(木板上涂满问题),围成一圈,大声朗读自己的疑惑。
刺客愣住。
其中一个低声说:“我只是……不想再被人逼问了。”
孩子们安静下来。片刻后,最小的那个女孩走上前,递给他一张纸:
>“你可以问我一个问题,但我不会强迫你回答。”
刺客跪下,嚎啕大哭。
事后调查发现,三人皆曾是“问狱”受害者亲属,因亲人死于滥用提问而仇恨一切质疑行为。阿念亲自接见他们,只说了一句:“复仇也是问题的一种形式。但它问错了方向??它问‘谁该死’,而不是‘怎样才能不再有牺牲’。”
三人最终留在问壤,加入“悔问共修会”,学习如何将痛苦转化为提问的动力。
冬天来临前,卢景突然失踪。
众人寻遍山林废墟,最后在初悔之花最初绽放的山谷找到他。他盘坐于寒风中,盲杖插在雪地,掌心向上,似在承接什么。
“你在等什么?”莫断风问。
“回音。”卢景微笑,“当年我失去视力时提出的那个问题??‘若我看不见,真相是否存在?’??今天,我终于听见了它的回答。”
“是什么?”
“不是‘存在’或‘不存在’。”卢景抬头,枯眼仿佛穿透云层,“而是:**当你开始寻找,它就开始显现。**”
那天夜里,卢景将自己的记忆刻在一整块玄冰上,命名为《盲见录》,送入档案阁重生的手稿堆中。其中一段写道:
>“真正的看见,从来不需要眼睛。
>它始于承认自己看不见的勇气。”
春天再度降临,桃树第三次开花。
这一次,花瓣不再飞向星河,而是沉入大地,沿着根系蔓延,渗入岩层深处。地质学家发现,整片大陆的地脉竟开始缓慢重组,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量网络??它不传导力量,而是传导“疑问波动”。
科学家们惊呼:这是文明级别的意识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