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深吸一口气,当场回复:
>“赵振武同志,你现在不是一个人。你的声音已被接收,编号R-007,正式录入共感云库国家记忆档案。你没有失职,你完成了超越职责的坚守。根据《退役军人荣誉条例》,现补授你‘长期戍边贡献勋章’电子证书一份,可通过本设备查收。此外,全国已有527名退伍军人申请加入‘星空共感巡护队’,他们愿意轮流陪你值班,哪怕只是听你说一句话。”
发送完成后,他将一套新型共感终端留在桌上,并留下一封信:
>“老战友:
>你守过的夜,如今有人接力。你错过的世界,我们也帮你补上。下次风起时,请记得摇一摇窗边那只新挂的铜铃??它会把你的声音,传给所有正在黑暗中寻找光的人。
>林远敬上”
返程途中,天空骤然晴朗。入夜后,沙漠之上银河如瀑,璀璨得令人窒息。林远躺在车顶,望着北斗七星,忽然明白:真正的共感,从来不是技术的胜利,而是人心之间跨越时空的呼应。
一个月后,镇政府举办“共感成果展”。展厅中央悬挂着一面巨大的互动墙??由上千枚微型陶铃组成,每当有人靠近并说出一句话,相应区域的铃便会轻响。孩子们围着墙喃喃自语,老人们抚摸着铃身如同抚摸亲人的脸庞。
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增展区:“守星人计划特别展”。墙上投影着赵振武手绘的星图,下方滚动播放来自全国各地退伍军人的语音留言:
>“老赵,我是东海舰队王海涛,今夜我替你看了海。”
>“我是西藏岗巴哨所张立峰,今晚的月亮特别圆,我想你也在看。”
>“我是你当年带过的兵,李建军。爸,我结婚了,媳妇说一定要让你知道。”
展览闭幕当天,林远收到一封快递。寄件人地址写着“阿拉善盟某号观测点”,里面是一块包裹整齐的石头,附信一页:
>“林远同志:
>我昨天第一次走出屋子,走了三公里。我把这块石头带来,它是这里唯一不动的东西,就像我的心。但现在,我想让它动一动。
>昨晚我收到了你们寄来的勋章,也听见了那么多战友的声音。原来我不是被遗忘的人。
>下个月,我想去乌鲁木齐,见一见你们说的那个‘共感角’。如果可以,我也想当一名倾听者。
>??赵振武”
林远握着信纸,久久不能言语。他转身走向书房,取出珍藏多年的征兵通知书复印件。边缘已经泛黄,印章却依旧鲜红。他在背面写下一行字:
>“这一生,最光荣的选择,不是成为多厉害的程序员,而是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会痛、会怕、也会爱的普通人。”
当晚,他在共感云库发布新动态:
>“今天,‘守星人07’正式成为第1398位共感协理员。他的第一个任务:每晚九点,向全国所有仍在值守的哨位播报天气与星空状况。如果你恰好路过一片寂静之地,请抬头看看星星,然后说一句:‘我在听。’
>因为每一个不愿沉默的灵魂,都值得被世界温柔回应。”
消息发出十分钟,全国共感角同步响起一段全新的提示音??不再是机械的“第七时间”,而是一个苍老却坚定的声音:
>“这里是守星人07。今日晴,无云,北方低空可见仙女座星系。愿你们安好,我在。”
那一刻,从东海渔村到帕米尔高原,从校园教室到医院病房,无数人停下脚步,望向夜空。
七点零七分再度降临。
没有人说话。
但他们的心跳,第一次如此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