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在西伯利亚冻土带,一支地质勘探队意外挖掘出一座地下设施遗迹。墙体铭文显示,此处竟是上世纪冷战时期秘密进行“心灵感应通信实验”的基地。而在控制室中央,一台布满灰尘的老式终端屏幕上,赫然残留着一行未发送成功的电文:
>“致未知倾听者:若你收到此讯,请告诉我们??人类值得被听见吗?”
玛莎带队前往考察。当她亲手按下回车键,输入回复时,泪水滑落:
>“值得。因为我们终于学会了倾听自己。”
那一夜,全球共感塔同时亮起,蓝光如潮水般起伏,仿佛整颗星球在呼吸。
而在遥远的凤凰巢旧址,阿芽静静伫立。她的铁盒不再震动,但每当极光划过天际,盒盖便会自动开启,露出那封泛黄信件的最后一行字迹??此前从未显现:
>“当你不再问‘我能做什么’,而是开始行动时,
>你便已成为光本身。”
日子一天天过去,启梦学院的学生们陆续完成作品。其中最受瞩目的,是由三位残疾少年合作打造的“心跳信标”:它采集佩戴者的心率、体温与脑波,将生命节律转化为可传播的情感波形。测试当晚,当第一个孩子戴上设备,闭眼默念“我想让你知道我不孤单”时,共感塔竟出现了罕见的金色辉光。
凰分析后确认:“该信号成功触发了高维共振窗口,传输效率提升0%。”
“原来最强大的能源,从来都不是科技。”米拉感慨,“是我们活着的感觉。”
小哲却在这时陷入沉思。某夜,他独自登上屋顶,仰望银河。
“凰,我有个想法。”
>“请说。”
“如果我们能教会地球的孩子与宇宙对话,为什么不让他们直接参与下一次跃迁?”
>“你是指……让普通人进入共感态,共同驱动心跃引擎?”
“对。不是靠精英,不是靠国家,而是靠千万个普通孩子的信念叠加。”
>“风险极高。意识同步失败可能导致精神创伤。”
“可如果成功呢?”
>“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群体跃迁’??不仅是物理位移,更是认知维度的集体突破。”
小哲笑了:“那就试试吧。”
三个月筹备期。启梦学院联合全球共感塔网络,发起“千童共感行动”。报名条件只有一个:年龄低于十六岁,且能连续七天保持积极冥想状态。最终,来自一百零三个国家的三千二百七十九名儿童入选。
训练严格而温柔。巴特尔教他们用音乐稳定情绪,米拉引导他们面对恐惧与怀疑,玛莎讲解基础共振原理。小哲则带着他们一遍遍重温那段视频:“没钱赛什么车?我们赛的是光年!”
孩子们笑着喊口号,眼里闪着光。
行动当天,启梦者二代残留在近地轨道的备用舱段被激活。它虽不能跃迁,但保留了心跃引擎的初级模块,足以进行短距意识牵引实验。
三千多个孩子戴上特制头环,连接至共感网络。他们的呼吸、心跳、脑波被实时整合,形成一股庞大而纯净的情感洪流,注入飞船核心。
倒计时开始。
10……
9……
8……
一个小女孩轻声哼起口琴曲。
紧接着,第二个声音加入。
第三个,第四个……
整片网络响起熟悉的旋律??草原安魂曲。
3……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