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终于出手,查封“森之息”工厂,拘捕公司高层。然而审讯中,所有人回答一致:
>“我们只是提供产品。需求来自民众。没有人强迫他们使用。”
这正是最可怕的部分??人们自愿选择了沉默。
纪一坐在电脑前,看着新闻直播,忽然收到一条新消息,来自未知号码:
>“你赢了第一局。但你知道吗?真正推动ECHO-07项目的,并非企业,也非政府。”
>“是我们。”
>“每一个在伴侣哭泣时说‘别哭了’的人;
每一个对孩子吼‘不准发脾气’的父母;
每一个看到同事崩溃就递上纸巾说‘冷静点’的朋友。”
>“我们早就厌倦了麻烦的情绪。你母亲想让世界听见痛苦,可大多数人只想让它消失。”
>“所以别怪我们。我们只是帮你实现了集体愿望。”
纪一盯着这段话,久久未动。
他知道这是真的。
系统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人心中有缝隙??对混乱的恐惧,对比自己脆弱者的回避,对“高效社会”的盲目崇拜。
他回复道:
>“那你一定也没听过这句话。”
然后发送了一段录音。
是那天噪音节上,一个小女孩站在操场中央,拿着破喇叭大声喊:
>“我不喜欢安静!我喜欢妈妈做饭时锅铲撞锅的声音!我喜欢弟弟摔玩具的声音!我喜欢爸爸看球赛时大吼的声音!就算他们吵架,我也喜欢!因为那样的话,我就知道他们还在家里!”
音频结束后,对方再也没有回应。
一周后,联合国调查组发布初步报告,确认“ECHO-07”项目确系大规模侵犯人权行为,建议全球禁用相关技术。同时,“真实麦克风”运动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成立分会,发起“每日一分钟真实录音”挑战。
纪一依旧住在米花町的老宅,每天清晨都会打开阳台的录音仪,不做任何修饰,不加滤镜,就录下街区的真实声响:汽车发动、邻居拌嘴、猫打架、老人咳嗽、学生赶作业时的叹气……
他把这些整理成专辑,命名为《人间噪音》。
某天夜里,他梦见母亲站在一片雪原上,手里拿着录音机,微笑着对他说:
>“你看,他们都开始吵了。”
醒来时,窗外正飘着细雨。
楼下传来敲击声??是那个总爱吹口哨的小男孩,正用勺子敲碗,哼着跑调的旋律。雨水顺着屋檐滴落,打在铁皮遮雨棚上,噼啪作响。
纪一拿起茶杯,发现里面的水早已凉透。
他笑了笑,没去换。
有些冷,才说明还活着。
他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新的伪装又会出现,也许是以“情绪优化AI”的名义,也许是“家庭和谐助手”的形式。他们会变得更温柔,更体贴,更懂得如何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放弃表达。
但只要还有人愿意在饭桌上说出“我今天很难过”,
只要还有人在地铁里为一个陌生人的哭泣停下耳机线,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敢于在课堂上举手问:“为什么大人总说没事,明明眼睛红了?”
那么米花町,就永远不会沉入寂静。
因为天堂从不寂静。
它吵得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