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行业才刚起步。在这段年岁中,专门旅美研读过电影制作的初代电影人詹惟勤来到歌舞升平的黄浦江畔,开始着手制作自己的第一部电影。
先确定剧本,再拉扯起自己的班底,最后着手于演员的选拔。经过海选,导演詹惟勤定下了艺术学院的学生苏兆云为女主角。
一山绕过一山难。这边顺利了,另外一边男主角的人选却叫詹导没了办法。
苏兆云提议:“要不也去艺术学院看看?”
说是这么说,其实她是有些奇怪的。和女演员报名的火热情况一样,外头多的是想来尝试做男演员的俊秀后生,为什么詹惟勤却说找不到人呢?
詹惟勤叹了一口气。既然如今苏兆云已是自己人,他也不瞒她,“其实我有心仪的人选,只是担心……”
“担心什么?”
“担心别人会指着我的鼻子骂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詹惟勤说,他看中的男主角人选是春庭班的京剧大师余寻光。余老板年少成名,十八岁就以自己改良的“余派”唱法风靡全国,在戏曲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票友遍布男女老少,大江南北。这等大拿,如何能是他一个新人导演能请得动的。
余寻光的名字,苏兆云当然有所耳闻。
“我听说他今年才三十二岁,正值年轻,肯定是能接受新事物的。”
“当然。余老板很新潮,虽没上过学堂,但是文化程度不低,文坛上不少名人都是他的笔友。”
苏兆云帮忙思索着办成这事儿的可能性。她往旁边走了两步,确定好自己的想法,回身提议:“我是这么想的,做与不做是两回事。不做,未免有知难而退,半途而废之意。做了,哪怕结果不好,我们至少努力过了,日后再回忆起也不会后悔。我听人说余老板脾气和善,很喜欢和票友沟通,人也谦虚。那么,只要我们有机会找到他见上一面,你的剧本那样好,他肯定会考虑的。”
“如此说来,是极是极!”詹惟勤站了起来,心里已经重新燃起希望。
苏兆云的话犹如醍醐灌顶。是啊,一直犹豫,怎能成就大事?
“最坏的结果,不过是被戏班的人赶出去罢了。”
苏兆云见他下定决心,点头应和,“正是如此。”
詹惟勤心里提着一口气,再去看苏兆云,双颊有些微红。
苏兆云也不害羞,大大方方地继续道:“我听人说,下个月余老板就能来沪市演出,我们赶紧做准备吧。”
余寻光好不容易来一次沪市,届时戏院里肯定门庭若市。票友们砸起钱来是很可怖的。如何能在一众票友中脱颖而出见到真人,需要詹惟勤费心费力,也费钱。
很快到了演出那天,詹惟勤换上正装,携苏兆云一起前去看戏。
春庭班这回应沪市本土戏班相邀,安排余老板登台连演三场。第一天,余寻光演唱的便是京戏的名段:《穆桂英挂帅》。
余老板的戏一票难求,詹惟勤托关系花了大价钱好不容易才高价购得两张坐票。他和苏兆云才方入坐,后头就人头攒动,竟是挤得没有下脚的地方。
苏兆云用手掌在鼻前扇了扇,周围人太多了,连空气都变得浑浊起来。
等了约摸一刻钟,台上锣鼓声起,这是名角即将登场的预告。
詹惟勤拉了拉西装的衣摆,把手掌平放在大腿上,慎重地端坐好。
看过现场的票友会很难向那些没有见过余老板的戏的人阐述,他的登台和表演是如何惊艳。
早些年,余老板便被民间小报冠以「民国四大美男之首」的雅称。在京戏妆容的“浓墨重彩”下,又隔着舞台,他的真实面相隔了一层光晕,叫人有些看不太清。但光看他“穆桂英”的扮相,就能窥探出一二。
詹惟勤以往也只在报纸上见过余老板的形象,如今得见真人,当“穆桂英”举着长矛在台上亮相时,他就像被摄去了魂魄一般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只知道跟周围的票友一齐高声唱“好”。
身边的苏兆云也是激动得鼻尖冒出了薄汗,一双手都要拍肿。
余老板的扮相美得惊人,其身姿动作也是该干净利落时绝不拖泥带水,打戏、文戏间将忠君报国的穆桂英演绎得尤为生动。他的唱腔也不像其他旦角那般带着温软气,反而有股兵刃的铮铮之气,无形间点燃了一些人的爱国之心。
余老板今日的《穆桂英挂帅》连着《杨门女将》唱了三场,在谢幕时赢得了满堂彩。台上,余老板带着戏班的人在台上鞠躬,台下不仅有记者拍照,还有人不停地往台上丢着金银珠宝,更有疯狂的票友直接扯着嗓子表达爱意,震得苏兆云的耳朵“嗡嗡”直响。
她当然也没有忘记提醒詹惟勤,“礼物!”
“哦哦。”还没从余老板完美演出的余韵中回过身,詹惟勤呆呆地从口袋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金银之器,像其他人一样掷到台上。
跟其他人相比,詹惟勤自认为自己丢的这些财物不算什么,可令人惊喜的是余老板居然注意到了他。他往詹惟勤的方向走了两步,然后拢起袖子,交叠着手,错步一礼。
詹惟勤当时整个人跟被丢进沸水里过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