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与太子举案齐眉 > 3040(第14页)

3040(第14页)

稍行几步,原本的距离不知何时越拉越远,明蕴之远远落在后头,不知和哪家的妇人轻笑着说话。

几分微雨中,连她的声音也渐远了。裴彧站了站,回望一瞬,没停留多久,便又再度离去。

徐公公:“殿下不等了么?”

“她故意的。”

裴彧眸色未动,仿佛早知如此。

他进了广明殿,将伞收起,淡道:“今晚李府宴席,不必推了。”

徐公公在心里叹了一声,“是。”

第34章第34章

第34章

裴彧挥开他扑上来搀扶的手,随手抹掉血迹:“退下!”

不知何时,他的声音也染上了几分不可言说的狠戾,如同沉积了多年的风雪终于在山风之中,被吹拂到了一切尚未发生以前。

连绵不绝的佛音涤尽脑中万千思绪,直到他站起身来,扶住那摇摇欲坠的小案。

“太子妃,在何处?”

徐公公瞥着他的模样,不知为何,殿下身上多了许多沉肃与威严,像是……帝王之气。

他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惊诧,忙低下头去,不敢再直视。

“娘娘与小郡主在寝殿……”明蕴之接过手一看,上面是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和身份,登时令她头疼不已。

睿王妃也说,“儿媳也只是为了这个家着想,并非贪恋什么,论关系,儿媳和妤娘可是最亲的,我难道还能害她不成?”

他窒了一下,才结巴道,“我……只是怕里面沉积瘀血,要及时揉开。”

经过这么一遭共事,她们的关系也算是缓和了不少。

不知为何,裴彧总觉得妤娘在这个奶母跟前有些低三下四的意思,而那个奶母挺直着腰板,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说得母亲不敢抬头,只好嗫嚅道是。后来祖母问了大哥,大哥也是澹泊的性子,对自己的亲事并不上心,只回道,‘但凭祖母做主。’便事不关己般回了自己院里了,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明雪一边回忆一边说道。

她们都没发觉,就在她们低着头窃窃私语时,一双眼睛慢慢地转了过来,将她们细细打量了一遍。

她骂得倒没错,她不就是这种人吗?她自嘲地想。

这一觉却也没睡多久,心头还惦记着事,一沾上枕头便做了梦,梦里还是方才的场景,秦老夫人和睿王妃唇枪舌剑的,连她也被裹入其中。

秦老夫人眉骨一动道,“看到你们夫妻二人同心,我也就放心了,只是有桩事我得告诉你,他们父子二人有龃龉,你也要多劝劝他,做儿子的,总要低头服个软,父子之间别弄得这般生分。”

回到屋里,明蕴之还要对名单和账本,他便将书案让给了她,自己从书橱里抽出一本书,坐在不远处的圈椅上翻阅了起来。

裴彧按了按桌角,顾不得指骨溢出的丝丝鲜血,大步朝寝殿而去。

山风潇潇。眼见三月十五将近,裴彧快马加鞭,从中州一路疾驰,却也花了整整七日功夫才赶到西州地界。而从踏入脚下的石河村开始,便属于浮光教、也就是江湖人称魔教的势力范围。

裴彧驻马不前,眼前的河流并不宽,约莫只有三丈宽但胜在十分彧澈,哪怕站在桥上也能彧楚看到河底遍布的鹅卵石,也因此得名“小石河”。

此时恰逢正午,远处的村落炊烟袅袅,桃红柳绿,一派生机盎然,看的裴彧不知不觉间红了双眼。

他阿爹本就是西州人,当年爹娘恋情不容于世,两人便隐居于此,他也在此处出生、长大,他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便是在石河村的六年。

可是十二年前的那个冬天,一切都变了。盛春的青源,满城烟柳,繁花锦绣。几场绵绵的春雨洗刷了万里晴空,婚期这日亦是久违的艳阳天。

给新娘子梳头的是知州夫人,天刚蒙蒙亮就乘着轿子过来,怎知到了明家,新娘子还没露脸,就被明家的祖母周老夫人拉着唠家常。

眼看着旭日悄然爬上了树梢,茶也喝过了两盏,周老夫人却还是悠哉悠哉地喝着茶,让她心生疑惑。

知州夫人搁下茗碗道,“老太君,这会子新娘子该梳头了,我先过去免得误了时辰,待会再陪您喝茶吧。”

“倒还早,不急,”周老夫人那双眼皮皱出了三道褶,看上去有些疲倦。

她朝外头扫了一眼,见匆匆赶过来的婆子悄然对她点头,这才抽出手绢掖了掖干涩的眼角道,“你不知道,妤丫头是我亲眼看着长大的,这冷不丁地嫁到建京去,我还怪舍不得的……”

知州夫人劝道,“老太君何必伤怀,大娘子是去享福了,您应该替她感到开心才是,再说了,青源离建京也不算远,大娘子又是个孝顺的,定会常回来看您的。”

“说得也是,大好的日子,是我糊涂了……”周老夫人说完,这才扯起嘴角笑起来,不知怎么,那眼神看上去有些焦灼,却唯独看不到分毫水汽。

知州夫人虽有疑惑,但也没往心里去,跟着丫鬟往娘子的闺房走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