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魏武帝也曾沿黄河铺设栅栏,防止凉州骑兵袭扰,不断压缩西凉军空间,最终取胜。”
“大帅的意思是。。。。。。”
赵立宽一拍大腿道:“我们也可以修筑甬道,两侧砌土墙或栅栏,中间足够两辆车过的宽度。
而且不用太高,只要马过不去就行。”
这道理就和长城一样,许多人以为长城是能阻止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下的天堑。
其实根本不是,很多时候北方游牧民族都能轻松越过长城,像明朝,长城那么多,可北京城外都快成公共场所,想来就来,想去就去。
城墙的作用在于让马过去不去,限制骑兵大规模集结,同时固定其行军路线,获取情报信息。
在广袤无垠的边境上,如果没有城墙,机动能力极强的骑兵可以从任何方向集结并进攻。
大军不像游戏里那样,点个鼠标瞬间就能弄出来。
数万大军集结打仗,加上后勤装备,短则十天半个月,长则数月甚至数年。
没有长城在,不知道敌人在哪,不知道敌人规模,敌人行军路线也没法预测,随时可能长驱直入。
说不定大规模骑兵数百里奔袭到城下,军队还没开始大规模集结,那就直接完了。
甬道的作用也是如此,修筑成本不高,就是就地取材,用栅栏或者土墙,石墙等,沿途在道路两侧造刚好骑兵没法跨越的墙体,大概人半腰高。
其作用也不是天堑,不是能完全阻挡轻骑兵袭扰,世上根本没什么完全的方法策略。
它是让押运的辅兵面对骑兵袭扰时,随时能有掩体发起反攻,同时袭扰骑兵被阻断通道,没法随意穿插集结。
如果被破坏,也能快速抢修。
众人议论纷纷,随后都觉得此事可行,而且工兵一直是周军的强项。
“工兵营人少,其余民夫要负责押运粮草。
或许可以。。。。。。再从府州周边招募更多民夫。”领一万关中兵负责保护后勤队伍的华州刺史张平小心提议。
诸将看向他,都不说话了。
赵立宽当下权势如同假河东王,完全有能力这么做。
但这也是个艰难的决定。
不仅要顶住压力,还要挨骂。
为供给大军粮草,河北、河东、关中、河内等地已经招募过民夫。
西北一个主战场,宣州以北,以及雄州一带两个对峙战场,总计近二十五万大军。
后勤补给线加起来至少超过五十万民夫被征募。
周国再大,国力也有极限,这已经很劳民伤财了。
可事已至此,赵立宽也没多犹豫。
他罪过大了去,烂事也多,骂他的也多。
西南和占城国媾和,战前三品重臣,伤天害理的大开杀戒,劳民伤财坚持要打代国,还有辽国公主他还不知道怎么处理。。。。。。
妈的,也不差这一件。
当即咬牙道:“苦一苦河东百姓,骂名我来当!
我会下令从河东诸州县再招募三万民夫随军,专门负责帮工兵修筑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