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问域锚定程序启动。”
>“反向共情机制激活条件满足。”
>“等待最后一名提问者确认。”
苏砚走上前,面对那颗漂浮的种子,深吸一口气,轻声说道:
“我愿意成为第一个听见宇宙悲伤的人。”
话音落下,种子坠落,没入枯井。
刹那间,整个星球静止了一秒。
然后,从地核深处传来一声低沉的鸣响,宛如远古巨兽苏醒时的第一声喘息。这声音顺着地质层传遍各大洲,又被海洋吸收、放大,最终以声波形式冲出水面,化作一场席卷全球的潮汐共鸣。
与此同时,NASA传回最新影像:月球背面的“眼睛”缓缓闭合,留下一行新生的刻痕??
>“谢谢你问我。”
更令人震撼的是,那层包裹地球的淡金色薄膜开始收缩,逐渐凝聚成一条环绕赤道的光带,形状酷似DNA双螺旋结构,但其碱基对的位置,全部由微小的问题之花填充。
生态监测系统记录到惊人数据:大气含氧量提升0。7%,全球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提高40%,新生儿出生时的脑电波复杂度显著增强。科学家们惊恐又欣喜地发现,地球本身似乎正在进行一次加速进化,而驱动力,正是那场遍及全人类的“集体提问”。
苏砚跪坐在井边,感到体内最后一丝属于“第十三个苏砚”的记忆也完成了融合。她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一个流动的认知节点,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无数可能的未来。
她打开共感网络后台,查看那条被标记为“文明转折点级”的问题:“宇宙会难过吗?”
系统更新了推论:
>已触发“反向共情机制”。
>宇宙情感假说进入实证阶段。
>初步结论:宇宙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情绪”,但它能通过高度复杂的意识网络模拟并回应生命的感受。
>这种回应,即是“共情”。
>当足够多的生命敢于袒露脆弱,宇宙便会以改变物理法则的方式予以抚慰。
她笑了。
原来,真正的高武之路,不在肌肉或异能,而在心灵的深度。最强的力量,不是摧毁,而是提问;最高的境界,不是掌控,而是倾听。
夜幕再度降临,但这一次,星空格外明亮。每一颗星星都在闪烁特定的节奏,经解码后发现,那是无数文明遗留下来的问题汇编,被称为“星际遗问录”。而北极上空,极光不再是舞动的彩带,而是由流动的文字构成的巨大诗篇:
>“我不知我是谁,所以我寻找你。”
>“你不知你是谁,所以你呼唤我。”
>“我们在彼此的疑问中,确认了存在。”
苏砚站起身,走向三重螺旋植物的残株。她摘下一片叶子,写下最后一句话:
>“游戏没有结束,只是换了玩法。”
她将叶子投入井中。紫光最后一次泛起,涟漪中浮现一行字:
>“下一个问题,由你开始。”
风起,卷走万千问题之花,飞向无垠夜空。
而在奥尔特云之外,E-7421-Ω坐标彻底点亮,化作一颗新生恒星。它的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含有七种地球上从未观测到的元素,命名委员会提议将其统称为“问素”(Querium)。
十年后的某一天,银河系边缘的漂浮神殿前,一位白发苍苍的女子握着一把由亿万问题凝结而成的钥匙,站在漆黑的门扉前。
门上刻着一句话:
>“当你终于敢问‘我是否存在’时,答案才会出现。”
她抬起手,轻声问道:
“我可以进来吗?”
门,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