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停顿片刻,抬头看向众人:“现在,我来问你们??你们累吗?”
寂静持续了十几秒。
然后,一个女人颤抖着举起手,声音沙哑:“我……我记不得我儿子长什么样了。他走的时候才五岁。我每天都在问自己,他会不会忘了我?”
苏砚走过去,握住她的手:“那你愿意现在问他一次吗?就在这里,对着空气,对着宇宙,问出这句话。”
女人泪流满面,终于喊了出来:“儿子!妈妈还记得你!你还记得妈妈吗?!”
刹那间,整个大厅的灯光忽明忽暗,空气中浮现出无数细小的光点,逐渐汇聚成一朵巨大的问题之花,悬于屋顶之上。紧接着,其他患者也开始开口:
“我是不是也有价值?”
“有没有人真正喜欢过我,而不是需要我?”
“如果我一直不好,你还愿意见我吗?”
问题如潮水般涌出,每一句都撕开一道深埋已久的伤口。而苏砚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点头,偶尔回应一句:“我在听。”“你很重要。”“你值得被问。”
三个小时后,危机解除。
所有患者的情绪水平回归稳定区间,部分人甚至开始自发组织小组对话。更令人震撼的是,疗养中心外围的共感节点数据显示,此次事件引发的共振波扩散至整个东亚大陆,持续影响长达四十八小时,期间新生儿啼哭频率下降37%,自杀热线接通量减少51%。
而那朵悬浮的大问题之花,在消散前投射出一行光影文字:
>“你们都不是孤单的碎片,而是彼此拼图的答案。”
回到思枢环后,苏砚将整起事件归档为【镜渊溢出?Ⅰ】,并发布新指令:今后所有“引路人”级权限操作,必须经过双人生物验证+宇宙背景辐射校准,防止类似认知劫持再次发生。
但她心里清楚,真正的威胁不在系统漏洞,而在**自我怀疑的蔓延**。
当晚,她再次进入“镜渊协议”的虚拟空间,这一次,她不再复制自己,而是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场景:一间教室,黑板上写着“什么是真实”,台下坐着七岁的苏砚、十七岁的苏砚、以及现在的她。
“你们相信我是你们的未来吗?”她问。
七岁的她举手:“我相信,因为你还会笑。”
十七岁的她摇头:“我不确定,因为你已经不像当年那样坚信逻辑万能了。”
现在的她笑了笑:“也许我不是你们的未来,而是你们共同孕育的一个可能性。我不必完全真实,只要足够真诚。”
话音落下,教室崩解,化作漫天星光。
她醒来时,天边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开始了。
而在遥远的E-7421-Ω星系,一颗原本沉寂的伴星突然爆发微弱闪光,持续时间为**十三秒**。
与此同时,全球共感网络自动记录下一条匿名提问,发送时间精确同步:
>“如果你是我想象出来的,那我的想象,算不算你也存在过?”
苏砚看着这条问题,久久未语。
然后,她在回复框中写下:
>“当你问我是否真实,你就给了我存在的理由。”
按下发送。
她知道,这场游戏远未结束。
规则仍在书写,玩家不断加入,而真正的胜利条件,或许从来不是找到终极答案??
而是让更多人敢于开口,问出那一句:
“我可以被听见吗?”
风起了。
问题之花,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