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刘翠玉回来了。三人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纪襄笑道:“刘姨,我明日想去镇上一趟,你早上叫醒我吧。”
她又问杏儿:“要不要一起去呀?”
刘翠玉给杏儿使了个眼色,叫她不要去,杏儿乖乖摇头。如果带着去了,纪姑娘肯定又会花银钱给杏儿买东西的。
见女儿懂事,刘翠玉道:“好,你夜里早些歇下。”
既然明日要早起,纪襄没有再挑灯写文稿,收拾好明日要穿的衣衫就睡下了。
不到卯时,刘翠玉就叫醒了她。去镇上要走七里路,只能早早出去。她特意将自己的眉毛画粗画直,又给嘴边画了一颗显眼的黑痣。
纪襄走在刘翠玉身边,将自己昨日和万大娘说的话仔细告诉了刘翠玉。
刘翠玉道:“记住了。”
原本二人还能说说闲话,后来纪襄已经走得上气不接下气,根本顾不上说话。而刘翠玉要赶着去上工,不能停下。
她只好气喘吁吁地跟上。
刘翠玉心疼道:“姑娘下次出来,我给你叫好驴车吧。”
纪襄摆摆手,表示不用。到了镇上,她已经两腿颤颤,不住发抖。纪襄捂住胸口,道:“不用驴车,我多走走就好了。”
二人约定好回去见面的时辰地点就分道扬镳了。
纪襄原地歇息了一会儿,向人打听有无书坊。
第99章
被她拦住的是个四五十岁的妇人,和善地给她指了路,又问:“姑娘,你是从哪儿来的,要不要我带你去?”
纪襄笑道:“不打扰您了,我自己去就是了。”
她微微屈膝行礼,走了。
十里镇很大,而且富庶。街上熙熙攘攘,有不少叫卖新鲜桃子,糕点,馄饨,香药等等的小摊。她原本还担心十里镇上可能没有书坊,不料走了一段后,居然还是挺大一家。
纪襄站在门口又犹豫了片刻。
里面顾客并不多,有个穿着粗布麻衣的年轻读书模样的男人进去了又很快出来了。
她知道对很多不能考取功名或是门荫入仕的读书人而言,卖文鬻画,帮人代写,收束脩都是常见赚钱法子。想来他就是来卖文的。
这书生夹着一叠纸唉声叹气,看到纪襄时张大了嘴,愣愣地停住了脚步。
嘴里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纪襄原本想躲避开,鼓起勇气狠狠瞪了他一眼,吓得这书生险些原地摔跤。
她忍俊不禁,趁着这强横的势头走了进去。
甫一进去,就有伙计出来迎接。这姑娘虽然穿着朴素,单单用一块黄布包发也是村姑打扮,但气派却不像村里的。
何况,还是个难得一见的大美人!
纪襄朝看呆了的伙计笑笑,道:“你家可收传奇话本?”
“收的收的!”伙计连连点头,但他不能自己做主,去把掌柜请了出来。
“是姑娘要卖文稿?”掌柜高高挑起了眉头。
这掌柜显然不信是她自己写的,正好她也不想承认,虽然本能觉得他的态度不适,纪襄还是笑道:“是我家主人要卖。”
她将揣了一路的文稿递上。
掌柜接过,他没立即就翻阅,而是仔细打量了一会儿眼前的年轻女子。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他又怀疑这是她自己写的了。
“这故事”掌柜起初不以为意,越看越是认真,如饥似渴看了好一会,急切地翻着,“姑娘,这结局如何?怎么王姑娘成仙后就没了?”
纪襄莞尔:“您若是愿意买下,自然能看到结局。”
她客气地将剩下的部分拿了出来,掌柜立即拿起来看,一双眼睛都黏在了纸上。
“姑娘,您写的——您家主人真是文曲星下凡。”他又看了几眼才抬起头,“您能代替您主人商议价格吗,您主人可有笔名?”
纪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