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目前为止,她名下还没有一本真正完结的小说,在小说这一行是实打实的新人,报价肯定不至于太离谱。
至于保底分成……在行业中的资本发展越来越膨胀的时候,资本家当然是越来越不愿意给出分成的机会了。
如果不是上头有指标要求,星河集团估计恨不得全买断。
但这也导致有机会拿到保底分成模式的作家注定只有很小一部分,肯定至少得是金字塔尖端那一撮才有资格坐上桌谈判。
叶苒的两部小说都曾短暂摸到过畅销榜第一,但还不够。
所以先暂时别思考这些了。更高的待遇,等她走到了更高的位置,自然而然就会有了。
这样想着,叶苒也差不多快说服自己了,只是心里还差一口气。
毕竟她手握前世的发展剧本,很清楚自己这部小说基本上就是照着新媒体短剧的套路写出来的,像小说那样大爆完全是有可能的。
心绪复杂间,她看向了第二位意向买家,然后结结实实地愣住了。
这位给出来的是居然就是她刚才心心念念的保底分成!
她迅速浏览信息,半是惊叹半是怅然地叹了口气。
不出她所料,给出保底分成合同的并不是什么知名大企业,只是一家小小的影视公司,叶苒甚至没搜到这家有什么大众认可的代表作。
对方显然很希望能够买下小说版权,不仅掏出了200万星币的保底费用,还承诺等拍成的网剧上线各大平台之后会给她全渠道10%的分成。
这个分成已经很高了。要知道,上一世这种类似的短剧剧本分成创作者最多只能拿到5%。
而在这个时代,根本没有短剧的概念,所有网剧都是按照统一的渠道上架投放的,该有的流程自是不会少。
导演、演员、平台……
这么一溜线分下来,买下版权的影视公司能不能拿到50%都难说,这其中居然还要分10%给她这个不负责剧本改编的小说原作者,简直堪比做慈善。
当然,做t?慈善的前提是有钱。
叶苒没有被眼前的大饼迷花眼,她得考虑这样一家小公司有没有实力让她的小说被翻拍成一部还算不错的网剧。
如果最后拍得一塌糊涂,或者根本投放不起来,那所谓的分成根本指望不上。
把版权卖给星河集团虽然根本就不会有分成,不管怎么看都是200万这边比较赚,但叶苒现在有了足够的底气,可以不太在乎50万的差距。
她走的是长线目标,更希望自己的小说能够被拍成一部爆剧,让观众对原著小说充满好奇和信心,也让更多的影视公司相信她的实力。
想想也知道,如果她卖出的第一部影视就扑了的话,以后的路子肯定就难走了。
她没有急着做出决定,余凛音也没催她,还叮嘱她一定要好好考虑清楚,甚至也站在专业角度点明了要害。
星河虽是大集团,但出的买断价不够高,如果以这个价位卖出去了,可能会影响后续《废柴大小姐》的版权报价。
瀚海——也就是另一家小公司——虽然报价更高,还是保底分成,但名下并没有出品几部值得一提的剧,搞不好就扑了。
其实要余凛音说,这两家都不是什么好选择,还不如再等等。
她不太理解星河那边为什么会报出这么一个离谱的价位。
如果实在不给分成也不是不能理解,但《都市龙王归来》好歹是本次都市征文活动实至名归的第一名,星河报价150万是不是有点离谱了?
她动用自己的人脉去问过上面,上头也不太能接受这个结果,毕竟征文第一才这个价简直就是在打脸绿点,好说赖说,才得到那边模糊不清的解释——
说是星河最近手头有好几个大项目正在进行或者即将开拍,流动资金有点紧,这个价位已经很尊重新人作者了。
余凛音信了他们的邪,扭头就从同事那里打听到都市征文的第二名也被星河看中了,报价500万买断。
余凛音:“……”
什么意思?歧视她的作者?但是不该啊,影视圈应该没那么在乎改编的原著小说作者是不是新人来着?
她琢磨了一下星河近几年购买IP的偏向,突然就回过味来了。
星河近几年在精品路线上越走越偏执了,本身也差不多代表了目前小说、编剧等一切文字娱乐圈的一种流派:娱乐行业的突破口在于将自身提升到更精致高雅的艺术。
近些年,小说、影视这样的娱乐行业的基本盘其实是有缩水的趋势的,始终没有迎来能够改变格局的大变动,故步自封注定只会导致流量缩水。
从事这些行业的人自然得寻找出路,以绿点一部分作者和星河集团为代表的流派认为文娱界的出路在打造精品上。
于是这部分作者开始卷小说的质量,星河集团也开始重视购入的小说IP或剧本的品质。
一开始余凛音是非常支持这种内卷的,在这种情况下,也许真的有作品能够卷出让人眼前一亮的高品质,陆陆续续盘活整个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