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芹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没再说什么,牵起孩子的手,转身离开了。
晓芹带着孩子离开的那天,方夏荷站在诊所门口,望着她们远去的背影,心里沉甸甸的,一种巨大的自我怀疑笼罩着她。
“妈,你在想成刚的事吗?”何田不知何时来到她身边。女儿总是能敏锐地感知她的情绪。
方夏荷低头看着何田的眼睛,苦笑着点点头:“嗯。闺女,妈妈。。。。。。好像做错了。”
“我拼命地想改变一些事情,想改变你姥爷的生活,想解决鱼塘的麻烦。。。。。。可成刚舅舅。。。。。。我还是没能改变他的结局。我曾经以为自己救了他,却好像带来了另一种伤害,殃及了更多的人。”
她说不下去了,穿越以来第一次对自己的干预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和愧疚。
何田用力握紧了妈妈的手:“妈,不是的。成刚出事,是因为下雨路滑,车子翻了。这。。。。。。这是意外。你救了姥爷,救了鱼塘,救了姥姥和她肚子里的小姨,你做了好多好多事!成刚。。。。。。他。。。。。。”
何田顿了顿:“他活着的时候不开心,总想证明自己,又找不到对的路。也许。。。。。。也许走了,反而是种解脱吧。晓芹也能重新开始了。”
方夏荷怔怔地看着女儿。
是啊,世事无常,她并非神明,无法掌控所有人的命运轨迹。
她只能尽力去守护那些她珍视的人和事。
方夏荷的诊所成了村里最忙碌也最温暖的地方之一。她用扎实的医术和一颗仁心,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尊重。来看病抓药的人,也常常会带来十里八乡的各种消息。
这天,邻村一个姓王的老汉,人称王跛子,来治他的老寒腿。方夏荷给他扎了针,又包了几副温经散寒的药。王跛子一边穿鞋,一边跟方夏荷唠嗑,脸上带着点抑制不住的兴奋:
“方大夫,你见识广,给俺说道说道。俺前些日子去我乡亲他们县走亲戚,可开了眼了!他们那儿,有人靠养‘地龙’发财了!”
“地龙?”方夏荷一边整理银针,一边随口应道。她知道地龙就是蚯蚓,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对啊!就是土里钻的那种长虫子!”王跛子比划着,唾沫星子都快喷出来了,“不是抓了入药那种零散卖!是专门挖池子、铺粪土,大规模地养!那家伙,一池子一池子的,密密麻麻,看得人头皮发麻!”
方夏荷手上的动作慢了下来,心里一动:“养这么多蚯蚓?做什么用?”
“用处可大了!”王跛子一拍大腿,“听说啊,一是卖给药材公司,这玩意儿是药!二是喂鸡喂鸭喂鱼!他们都说,吃了蚯蚓的鸡鸭,下蛋多,长得快!鱼吃了也长得肥!最神的是。。。。。。”
王跛子压低声音,像是分享什么了不得的秘密:“那养过蚯蚓的粪土,肥力足得吓人!种啥啥旺!他们叫啥。。。。。。啥‘蚯蚓粪’,听说比化肥还好使,还不烧苗!城里搞啥‘生态农业’的,抢着要呢!卖得可贵!”
王跛子越说越激动:“俺乡亲说,他们村有几家养得好的,一年下来,光是卖蚯蚓和蚯蚓粪,赚的钱比种地多好几倍!那玩意儿吃啥?就吃些烂菜叶子、秸秆、牲口粪便!成本低得很!你说神不神?这土里刨食,还能刨出金子来?”
方夏荷的心,随着王跛子的话,活络起来!蚯蚓养殖!生态循环!蚯蚓粪有机肥!这些词汇对于七十年代末的农村来说,无疑是石破天惊的新思路!
她立刻联想到方家那个刚刚走上正轨的鱼塘,如果能用自产的蚯蚓喂鱼,不仅能降低饲料成本,鱼肉品质肯定更好!还有家里的自留地,如果能用上肥力十足的蚯蚓粪。。。。。。还有药材公司的收购渠道。。。。。。
一个模糊却极具潜力的想法在她脑海中迅速成形。这或许,就是打破眼前沉闷局面,带领家人、甚至带动村里人走向发财致富的一线生机!
她稳住心神,给王跛子又加了两包药,装作不经意地问:“王叔,您乡亲那边,有懂这个技术的人不?这养蚯蚓,听着是好,具体咋弄?有啥讲究没?”
王跛子见方大夫感兴趣,更来劲了:“有啊!俺乡亲说了,他们县里农技站就有技术员专门指导这个!还发小册子呢!方大夫,你要是感兴趣,俺下次去,帮你讨本册子回来瞅瞅?”
“那太好了!王叔,真是太感谢您了!”方夏荷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连日来的阴霾都被这个消息驱散了不少。
这“土黄金”的消息,如同一颗希望的种子,悄然落在了方夏荷的心田,等待着在变革的春风中破土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