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司徒彦下令,招颍川公主回建康,为先皇送丧,以全其忠孝之情。
都称为忠孝之情了,若是不去,岂不是成了不忠不孝之人。
可若是去了……
“殿下,这建康怕是有去无回!”
臣下们极力阻止,但也知道,这一关难以蒙混过关了。
可若是摆明了造反,又没有好的名头,得位不正,是任何一个皇帝的死穴。
如今便是天下人都在看司徒景作出如何反应。
司徒景坐在高堂上,叹了一声,对众人道,“不是我不愿意去为父皇发丧,而是杀害父皇的凶手还没找到,才无颜面对父皇啊。”
自然有人与她唱合,“殿下所说的凶手是?”
司徒景抬了抬下颌,侍人便躬身递出一个托盘来。
站在堂下,代替司徒彦前来诘问的大臣,抬头一看,只见那托盘里,放着一个册子,册子上写着几个大字——《老子想尔注》。
“公主这是何意?”
“赵公恐怕不知,我在江南平乱,正发现,天师道的教首们,皆是按此书行事呢。”
“此书……臣不曾听过。”
“你不曾听过不要紧,但好巧不巧,此书的作者正是我们的大司马杨乘呢。”
“什么!”大臣大骇。
大堂内,其余属臣们也是第一次听说,顿时哗然起来。
司徒景轻轻一笑,只是这笑,并不达眼底,“还请赵公转告皇兄,天师道教义为杨乘所著,看样子他早与叛军串通了。
而道长谋害父皇之事,杨乘也难逃其咎!
还请皇兄将这大逆不道之人交出来!否则,景,便要清君侧了。”
第114章114
清君侧!
建康方面也没料到,事情的走向居然是这样。
司徒景从前在洛阳还只是骄奢淫逸、飞扬跋扈的代名词,如今离了洛阳,居然沉淀下来,越发难以对付了。
杨乘再次成了舆论的中心。
《老子想尔注》因为太具蛊惑性,没有传播开来,但是经几个大臣鉴定后,确定了是大司马的文风与笔迹。
他们实在不明白,杨乘可谓天下名士之首,贵不可言,为何想不开要与天师道那些人同流合污!
建康宫。
本来因为迁都,生活条件变差,杨太后就够糟心的了,如今又有了兄长这事,饶是她保养的再好,唇角也有些发红上火,恨声道,“这司徒景,当初在洛阳就该早些想办法弄死!”
“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司徒彦不耐地抵了她一句。
说完又看向坐在不远处,依然风平浪静的舅舅杨乘,他紧了紧拳,“舅舅,你对此事怎么看?”
“若她真敢出兵,定成谋反即可。*”
哪怕会被外界诟病,但如今‘名声’对于杨乘来说,有,那不错,若没有,那也没关系。
“可颍川军……舅舅也知道,中军才三万,要是、要是……”司徒彦做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
杨乘掩眸,放下了茶杯,“那皇上觉得该如何?”
“我觉得,只要舅舅能解释清楚天师道的事,司徒景也就不敢再说其他了。”
杨乘摇头一笑。
这一笑是笑司徒彦天真。
清君侧不过是一个出兵的由头罢了,别人信了也就算了,偏司徒彦作为息息相关的人竟还没看清事情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