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是景和元年,清算了一批旧人,朝廷正是缺人的时候。
若大家都不应辟,则朝廷无人可用。
世家子,家世越好,则越是身居高位,他们通常有个秉性,就是不爱处理庶务,且每天只上一两个时辰的班,其余时间,游山玩水,会清谈交友,空站个位置。
这集体罢工,居然短时间内没对朝廷造成什么影响。
只是,若遇到重要问题,却还是需要请示长官。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所以士人们也不急,他们等着毕诺认输。
可惜,这一等,就等来了,除征辟、察举制之外的,另一种选官制度,科举制。
这是要釜底抽薪啊。
再自持清高的世家这次也坐不住了。
有一名士,曾经也是洛水雅集中的一员。
他做得了锦绣文章,也纵情过山水,听闻此事后,大骂毕诺。
什么‘法古无过,循礼无邪’,而毕诺却试图动整个社会的根基,是祸乱朝纲的大罪人。
毕诺本没想把他怎么样。
毕竟文人起事,三年不成。
且等新政推行开后,从此平徭赋,仓廪实,天下文风大盛。
又自然会有人来为她说话。
但此男子,大概看她没有收拾他的迹象,蹬鼻子上脸,见天的骂起来。
甚至暗示古往今来,变法者都没有好下场。
到这里,阿景就忍不了了。
“主傅可以海纳百川,我却不能任由他那般说你,既然他是跳的最高的人,那么就从他开始杀鸡儆猴吧。”
毕诺拦住了她。
此人名声很大,且交友极广。
阿景的名声好不容易好一点了,哪能用在这种地方。
“我来吧。”
名士就用名士的方法。
毕诺邀请他来辩难。
毕诺辩难的名声在洛阳也是家喻户晓的。
不过,此人倒也不害怕,辩难嘛,输了又怎样,若是能为难到毕诺,让她露出难堪的神色,从此在大晋他也算扬名了。
但在辩难前,毕诺道,若是胜者可以提一个请求。
此人犹豫片刻同意了。
毕诺虽然在雍州有天生神将的称呼,但观她在建康,却还是行的名士那一套,比如杨乘之子杨瑾之,就并不迁怒。
想来那条件,也不过是让他离开建康,从此再不能说她的不是。
毕诺与该子的辩难,吸引了很多有名的士人来旁观。
该子的清谈在众人中,也算有些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