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令人不安。
……
“你说过你们在美国。”
“是的,但是我们选择了离开。”
“情妇带着私生女离开她的金主?”
“如果您一定要以情妇这个词来定义我母亲,那么您也可以认为有一个更年轻英俊的金主决定为她一掷千金。法国男人就是这样的。”
“你似乎对自己私生女的身份感到很骄傲。”
什么意思?觉得我说得太自然,不符合此时的时代背景吗?他认为我应该表现得更谦卑?我做错了?要怎样做才能解释我如此坦然地说出我的出身?
“……我的自信并不在于我的身份,而在于我对自己才华的认知。英雄不问出处。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并不在于她出有怎样高贵的出身,而在于她能创造出什么样的价值。”我顿了一下,将隐含的种族歧义转嫁到家庭上,“私生女所能做出的贡献并不会比一个千金小姐小多少,只要这个社会肯正确的对待她。”
“看来你对自己的才华很自信。”
“是的。”
“是什么给了你这样的自信?”
“我自己。”
“……谁教给了你这些。”
“您问的是我的哪一种才华?”
从审讯官和翻译两个人的表现来看,似乎在两种语言传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点小小的语义偏差。
最后,那个翻译面向我,用一种非常生硬的语气:“你很清楚今天为什么坐在这里。”
“好吧,如果您指的是军事方面,那么是那名美国军官教给我的。”
“你说过他不常来。”
“即便一个月只来一次,十几年下来,也足够耳濡目染了。”
“他为什么要教给你这些,你只是一个私生女,没有任何用处。”
“首先,不能说私生女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其次,画家见美必彰,匠人遇玉即琢,智者见才必诲,此乃天性使然。”
翻译卡住了。
他对审讯官解释,然后扭过头来,对我冷笑一声:“你的中文水平很高啊。”
“因为我看中文书最多,就沿袭了一些语言习惯。”
“你在美国长大,可是中文水平这么好,英语反而却不行?”
“因为我是和我的母亲待在一起,我处于中文语言环境里,我不出门。所以只有单独和美国军官待在一起的时候是用英语的。绝大部分时间,我没有使用英语的语境。”
“你为什么不出门?”
“我为什么要出门呢?如果我想吃饭,我家里有三个国家的厨师;如果我想要新衣服,会有裁缝主动上门;如果我想读书,家里的书房里有上千本;如果我想运动,我住的别墅带有一个院子,可以用来打网球或者羽毛球,我又不喜欢高尔夫那种运动。”
物质并非本意,本质是为了暗示对方我虚构出来的那位军官拥有卓越的地位。我很清楚我写的那点东西在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
“既然你的生活这么优渥,你为什么要离开美国?”
“读过太多书的人是不会愿意真的一辈子都待在方寸之地的。平静的海面培养不出优秀的水手,金丝的笼子哺育不了振翅的雄鹰。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应该成功,那她就势必会竭尽所能向着目标进发——即便要以舍弃一些东西为代价。”
“所以你出现在布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