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母亲当场跪倒,泪如雨下。
监控录像显示,在她苏醒前一分钟,床头那盆捐赠的普通绿萝,叶片竟泛起短暂蓝光。
这些讯息如细流汇海,最终涌入归途基金会总部的数据中枢。
陈砚盯着全球热力图,手指颤抖:“这不是扩散……是**觉醒**。”
地图上,原本零星分布的共感热点,此刻正以忆语兰生长点为核心,形成一张不断延展的网状结构,节点之间彼此呼应,频率同步率高达99。8%。
“我们一直以为林曦的意识碎片散落在虚隙之中,”他喃喃自语,“可现在看来……他根本没走。他把自己种进了地球的神经末梢。”
星愿并不知道这一切。
他只感到胸口一阵熟悉的悸动,像小时候发烧时父亲把手贴在他额头上那样安心。
他靠回藤椅,望着夜空中的星河,忽然想起林曦曾说过的话:“共感不是技术,是本能。就像婴儿哭着找母亲,鸟儿迁徙不忘归巢??我们天生就会‘听见’所爱之人。”
那时他不懂。
现在他懂了。
真正的共感,从来不在机器里。
它藏在每一次心跳的间隙,藏在风吹过树叶的声音里,藏在母亲为你掖被角的动作中,藏在陌生人递来的一杯热水里。
而林曦所做的,不过是唤醒了这份沉睡已久的本能。
第二天清晨,星愿照例去花园浇水。
阳光斜洒,露珠在花瓣上滚动,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
他正欲转身,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轻、缓、带着迟疑。
“星先生。”
是陈砚。他穿着风尘仆仆的外套,手里抱着一台便携式频谱仪,脸上写满复杂情绪。“我能……看看那两株花吗?”
星愿沉默片刻,侧身让开。
陈砚蹲下,小心翼翼将探头靠近叶片,仪器屏幕立刻跳出一串数据:
**生物电活性:极高**
**神经波形匹配度:93。7%(参照林曦生前记录)**
**情感共振指数:无法测量(超出量程)**
他怔住了。
“这不可能……按照理论,意识一旦脱离载体,最多维持七十二小时量子纠缠态。可林曦已经‘消失’八个月了……”
“也许,”星愿轻声说,“他从来没离开过载体。”
他指着土壤,“你看这片土,是从赤道基地移植来的。那里埋着最初的忆语兰种子,也是他最后一次直播的位置。”
“你说他是‘回来’,但我觉得……他一直都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陈砚抬头,眼中泛红:“你知道吗?昨晚全球有三百二十七起‘疑似共感苏醒’案例。昏迷者、失语者、阿尔茨海默患者……他们醒来后都说看见了一个穿白衬衫的男人,牵着光走路。”
“有人说那是天使。”
“可我知道是谁。”
两人静默良久。
阳光穿过叶片,在地上投下斑驳影子,像无数细小的手在轻轻摆动。
“我想建一座园子。”星愿忽然开口。
“就在城郊,种满忆语兰。不收门票,不限人流,谁想来都可以。可以带照片,带录音,带一封信,或者什么都不带,就坐那儿,说话。”
“对空气说也好,对自己说也好。只要心里还记得谁,就能听见回音。”
陈砚看着他:“你会把它叫做‘归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