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保持沉默,任由婆婆打骂发泄情绪的徐青慈听到最后一句,当即抬起脑袋,满脸倔强地摇头:“不行,笑笑必须跟着我。”
乔父脸色当场黑下来,他低头抽了几口旱烟,寸步不让道:“那是我老乔家的种,你没资格带走。”
徐青慈张了张嘴,想要说点什么,却在脱口而出的那一刻及时止住声。
不能说,不能说,那个秘密谁也不能说。
乔青阳下葬的日子定在五天后,这五天徐青慈一直守在棺材旁,时不时为乔青阳烧两张纸钱、点三炷香。
村里把这风俗叫做「守灵」,意思是下葬前棺材旁不能离开人,一是为了看护棺材里的死者,怕被狗拖走什么的,二是害怕有坏心思的人往棺材里扔钉子之类的,影响后人的运。
乔青阳父母年纪大了,乔青阳又是独子,膝下连个姐妹都没有,两位老人整宿整宿守着身体也熬不住,还得跟着道士先生走来走去,所以徐青慈不管公婆的反对,毅然决然地揽下了这个活儿。
乔青阳大伯父家倒是有几个侄子侄女,不过年纪都不大,最大的也才十岁,也不懂个什么,白天倒是能帮忙守一阵,晚上还是得徐青慈自己扛。
徐青慈没时间照顾女儿,将她交给大嫂、二嫂轮流照顾。
有时候女儿想妈妈了,嫂子们就抱着孩子到棺材旁待会儿。
女儿很乖,或许知道妈妈忙、妈妈累,她颤颤巍巍地拿着小板凳坐在徐青慈旁边不哭不闹,偶尔瘪瘪嘴,目光惶恐、好奇地扫过那些来来往往的人。
徐青慈接连跪了四天,跪到最后膝盖疼得站不起来。
连续八九天没睡一个完整的觉,她身体早就扛不住了,如今还能跪着守灵,完全是靠着一口气撑着。
乔母这几天一直在哭,哭晕了醒过来又跑到棺材旁,身子倚靠在棺材上继续掉眼泪。
期间跟跪在一旁的徐青慈对上眼,怒气上头的间隙动辄打骂,嘴里的脏话就没重合过。
徐青慈理解婆婆失去儿子悲痛欲绝,全程没有还手。
徐家父母看到女儿被打骂得不成样,又被村里人嚼舌头,一面觉得脸上无光,一面心疼女儿被外人打骂,他们眼不见心不烦,除了第一天现身乔家帮忙,第二天便闭门在家不再出现在人前。
徐青山、徐青峰两兄弟则充当了管家主力,帮着出钱出力,整日整夜地待在乔家帮忙,跟着先生去找山里墓地、挖坑,找石头……
下葬的头天晚上要「坐大夜」和「做道场」,徐青慈披麻戴孝,跪在棺材旁迎接一波又一波的客人。
跪到最后,徐青慈疼得双腿发颤,连带着头都快抬不起来了。
这一晚过得异常漫长,这年村里还没通电,晚上只能照煤油灯、马灯,煤油灯散发出来的微弱光被风吹得歪歪斜斜的,看起来特别脆弱,跟此刻的徐青慈一样,命运都掌握别人手中。
徐青慈迎来送往了一波又一波客人,她没想到在一波波客人里竟然有沈爻年。
他的出现掀起了挺大风波,一是因为他的穿着打扮不像本地人,二是被他的强大气场和扑面而来的贵气震慑住。
徐青慈看到沈爻年的那一刻,也忍不住瞪圆眼,脸上写满了震惊。
她打死也没想到,沈爻年竟然会亲自来四方村。
虽然猜到他此行是为了什么,但是真正看到他出现时,徐青慈内心还是有所波动。
她无意识地抓了抓膝盖,猜想沈爻年为什么会亲自走这一趟。
—
院坝乌泱泱地站了一堆人,沈爻年从东侧的小路钻出来看到这一幕,眉头止不住地打结。
他本来没打算走这一趟,谁知道中途碰到个知情者,得知他们在打听徐青慈家的具体地址,对方先是好奇地打量一番他们,后一脸热情道:“我知道她家在哪儿,我带你们过去?”
“她家男人死了,明早下葬,今晚坐夜,热闹着呢。”
“这事儿闹挺大的,她公婆家里对她不大好,这几天她婆婆天天骂她,有时候还动手打她,我瞧着都忍不住哭了一鼻子,这事儿跟她有什么关系,她婆婆骂得太脏了……”
这个好心人不是别人,正是徐青慈回来那天碰到的朱丽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