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521章 秦淮河畔的工坊上(第1页)

第521章 秦淮河畔的工坊上(第1页)

第521章秦淮河畔的工坊(上)

眾人听到鲁锦对叶琛的问话,这才突然明白过来,鲁锦为什么会叫叶琛这么个连职位都没有的白身来参加今天的会议,感情这人是个精通造纸的啊。

见叶琛点头承认,於是鲁锦再次问道,“这么说叶先生应该对造纸行业极为熟悉了,现在朝廷需要大量的纸张用於印刷书籍,仅靠目前的纸张產量是肯定不够的,朝廷应该如何制定政策,鼓励相关的行业提高纸张產量,叶先生对此可有什么建议?”

“这个嘛”叶琛也没想到鲁锦会突然向他徵求政策建议,於是仔细想了想才说道。

“陛下容稟,臣以为,若要鼓励行业,提高纸张產量,应该做到五条。

“一要减免造纸的赋税,降低纸坊的生產成本,让造纸的商贾有利可图,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从事造纸。

“二要鼓励开设新的纸坊,只有造纸的工坊越多,纸张的產量才能越多。

“三要因地制宜,扩大造纸材料的来源,当下纸张大体可分为两种,分別是皮纸和竹纸,皮纸虽然质量更优,但价格昂贵,所用构树皮生长缓慢,材料不够丰富,各地纸坊常有停工等料之举,竹纸则不然。

“竹纸质优价廉,且竹子来源丰富,江南各地皆有,竹纸的造纸技艺在前宋业已成熟,市面上各种纸张也是竹纸最为便宜,故而余以为朝廷应该鼓励多造竹纸。

“四要由官府出面,推广造纸技艺,不要让各家纸坊敝帚自珍,要將优良的造纸术推广到各个纸坊,尤其是造竹纸的技艺,如果官府不出面,那些纸坊是绝不愿將自家技艺拱手让人的。

“五要保障纸价,这纸坊开的多了,技艺推广之后,纸张產量肯定会极大的增加,但穀贱伤农,货贱伤工,物以稀为贵,纸张若是生產的多了,肯定会把价钱压下来。

“为了避免纸张太过廉价,导致纸坊赚不到钱,坊主不愿继续生產,朝廷作为用纸大户,应该设置一个最低收购价,只要符合朝廷要求的质量,就可以用最低价收购,用於印刷课本,便如农事的常平仓,丰年吸储,灾年放粮。

“有此五条,定可让纸张產量大增。”

眾人闻言全都连连点头,鲁锦见状当即对眾人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冯国用当即道,“言之有物,条理清晰,臣以为可行。”

“那减免赋税,应当给纸张定税多少?”鲁锦再次问道。

李善长也出声道,“三十税一如何?这个税肯定够低了。”

三十税一就是3。3%,简直低的跟没有一样,当然够低了,不过既然是为了鼓励生產,低一些也是正常的,鲁锦点了点头,隨即又问道,“其他人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这次眾人都摇了摇头,见眾人没意见,鲁锦当即又自己补充道。

“既然你们没有要说的,那我补充几点,一,纸张赋税的基础税率要定到二十抽一,然后朝廷再设置一个生產数量,达到生產数量要求的纸坊,可以申请退税,最终税率是三十抽一,把要求定的稍微高一些,只有多產纸的纸坊才可以减税。”

“这”眾人闻言都是一呆,鲁锦这很明显就是要让那些造纸的捲起来啊,达不到生產要求就不给税率优惠,这法子確实够绝,简直就是把官员考核的考成法用到了生產上面。

见眾人没有异议,鲁锦再次说道,“二,那个什么最低价格,常平仓也不用设立了,朝廷增加纸张產量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纸张的价格打下来,如果纸张增產后还是像以前这么贵,那又有几个穷人家的子弟能用得起纸,上得起学?

“难道读书只需要课本就行了吗?平日里习字、做题、写文章,不是一样需要大量的纸?如果价格不够便宜,谁能用得起?”

叶琛闻言一愣,当即提问道,“可是陛下,若是纸价太低,让商贾无利可图,他们还愿继续生產吗?”

鲁锦当即又说道,“那就让他们从別处找补,国內的纸不赚钱,那就卖去海外,从外藩把钱赚回来,补贴国內,这世上能大量造纸只有中国一家,我们的纸贩去海外根本就不愁卖,只要他们能卖的出去,要价多高都行,还怕赚不到钱?”

“。”眾人闻言又是一愣,尤其是叶琛,脑子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这就纯粹是格局和眼光的问题了,他们想问题还是习惯性的局限於国內,谁能想到从海外赚钱补贴国內这种骚操作来。

叶琛当即又说道,“陛下这法子好是好,可商贾逐利,若是国內赚不到钱,他们把生產出来的纸张全都贩去海外,国內岂不是还是不够用?”

於是鲁锦再次说道,“別忘了我们是朝廷,朝廷是干什么的?朝廷是制定法度的,我们完全可以限制每年的出口配额,谁家的纸张產量最多,价格最低,我们就给谁奖励出口配额,让他们去海外赚钱,谁家在国內卖的贵,產量又少,那就没有资格出口,价格高的在国內都赚够了,还出口乾什么。”

叶琛的思路完全跟不上鲁锦的想法,这个陛下的想法太跳跃了,但仔细一想,又確实有操作的可能性,只是他还是担心道,“可是,可是这样一来,恐怕好处就都让大纸坊拿走了。

“小纸坊本来就產量少,很难拿到退税补贴,若是价格定低了,在国內就赚不到钱,若是价钱定高了,又拿不到出口配额,如果是竞爭价格,又完全爭不过那些大纸坊,大纸坊靠著出口补贴,完全可以在国內把纸价压到极低,甚至亏本卖,靠著海外赚来的钱打压那些小纸坊,那这小纸坊还有活路吗?

“陛下既然要鼓励多建纸坊,那刚开始肯定是小纸坊最多,但这个出口补贴和增產退税,却是鼓励大纸坊的政策,完全是背道而驰啊。”

眾人闻言也蹙眉点了点头,好像確实如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