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我可是认真地搜集了后世对大唐政策的分析和指出的缺点呢!只要你按照他们分析地改正就肯定能创造更伟大的盛世。]
[就比如边疆策略,既然李世民的边疆策略不具备长期的连贯性,那我们就学习大汉好了!我们可以向边疆移民,屯田!]
系统到底是神异之物,贞观君臣都十分慎重地思考起了系统的提议。
可学习汉朝真的可以吗?
哪怕不计算这么做将要付出的代价,如今的大唐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口,没有那么强的国力去承担啊!
除非再等个几十年,大唐也发展出那么多的人口,但难道这几十年就不扩张了吗?
李世民和贞观群臣都是向来客观,虽因不敢惊扰系统面上没有任何不耐,但都在心中摇头叹气。
他们怎么觉得这系统不太靠谱呢?难怪少年之前总是那般不给系统面子。
这时少年声音再起,不负所望地怼了起来。
【说你是人工智障你还不服气,大汉从建国经历了高祖,吕后,文景四代帝王才为汉武帝的开疆扩土打下了基础。】
【反观贞观呢?那可真是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和领土扩张同时进行,自然要使一些巧劲。但李二他们毕竟是人不是神,强行拉高的王朝高度自然根基更加不稳,人总不能既要又要不是?】
【唐初时因隋末战乱民生凋敝,按照记载人口才两百多万户,人口这玩意儿可不是一拍脑门就能提高的。如果要像汉朝那般稳扎稳打,移民汉人去填那些新打下来的领土,那可真得等到百年后才能开始了,难道要顾忌到不知道后人不一定守得住就不去做了吗?】
【哪怕不考虑人口,草原那环境想要移民汉人去种田也不可能啊,草原上的牧民全靠老天脸色吃饭,是他们不想进化到农耕社会增加抗风险能力吗?自然是因为自然环境不允许啊!】
【真让汉人移民到草原上,如果不改变草原的生产结构,那就是他们被同化成牧民了。】
【还有更可怕的是汉人将技术带到了草原,然后他们占据了草原上少量能种地的土地成半畜牧半农耕的形态,那就是既有游牧民族的能征善战,又有农耕民族的抗风险能力,真真是中原的劲敌了。】
李世民在心中不住点头!对啊,他也想移民,扩张汉人领地,让当地汉化,可是哪有那么多的人口?
还有在这几百年里能种植的土地肯定被汉人都占领得差不多了,汉人不去草原种地自然是因为种不了地啊!
他虽然是皇帝,但也不可能让不能耕种的地变得耕种吧!
还有那最后一种可能……向来敏锐的危机感李世民心中一颤,下意识想要否定。
怎么可能呢?不是说草原不能种地吗?这应该只是少年的假设吧?
少年显然也并不打算将这个话题深入下去,很快又转了话题。
【对了,你搜的那个批评贞观时代的政策只适合贞观朝,没有形成长期可以实行的政策。可是事物总是不断变换的,哪有什么万世之治?秦始皇、朱元璋都想过这么做,但他们成功了吗?一代人能做好一代事就很不错了。】
这段话于李世民而言就更加像是是天籁,还是这少年理智,懂得他的心!
对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这世界哪里有什么万世可行之法?
他能立足当下做好当下的事就很好了,后人不聪明那应该是后人自己想办法提高,怎么能将问题归结在先人太过聪慧上?
李世民如此安慰着自己,心情也开朗了许多,直到——
【不过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大唐的边疆政策的确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最重要的便是李世民应该在王朝强盛期应该尽可能解决多的问题,而不是去相信后人的智慧,毕竟纵观历史,后人包不如前人啊!】
【而后世那个探索出来边疆控制之法的朝代除了结合前朝所长,也的确是因为当时的皇帝坚定地认为后人不如自己,在国家还算强盛之时一番政策下解决了大半问题。这样的话即使进入到衰落期后虽然不可避免丢失领土,那丢失的也只会是部分领土,而不是边疆区域全部崩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