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状元郎 > 第二百七十八章 质疑贾卢理解贾卢成为贾卢(第3页)

第二百七十八章 质疑贾卢理解贾卢成为贾卢(第3页)

至于第五题,他更是痛陈时弊:“流民非天生为盗也,实由赋重役繁,豪强兼并,官吏贪残所致。欲止盗,先安民;欲安民,先减赋、抑豪、察吏。”

洋洋数千言,字字如刀,直指时政积弊。

三日期满,四人再度齐聚。互阅文章后,皆沉默良久。

最后还是李怀瑾率先开口:“我不得不承认,苏兄之作,无论义理之深、见识之广、文气之雄,皆远在我等之上。尤其是那篇策论,简直不像出自一介布衣之手,倒似宰辅谋国之言。”

赵明远叹道:“我原以为自己准备充分,今日一看,方知差距。单是那份赋役数据的应用,我就远远不及。”

周景和则盯着苏录写的“增设明算科”一条,久久不语,忽而抬头道:“你这些想法……不怕被人视为离经叛道吗?”

苏录淡然一笑:“圣人曰‘君子和而不同’。若人人畏首畏尾,只知抄录旧注,那国家还要士人何用?况且??”他目光坚定,“我说的每一条,都有典可据,有理可循,并无不妥。”

三人默然。

当晚,他们在秦淮河畔的小楼饮酒。灯火映水,画舫穿行,丝竹之声隐约可闻。酒至半酣,李怀瑾忽然问:“苏兄,若此次乡试得中,你下一步打算如何?”

苏录望向远处灯火阑珊的贡院飞檐,缓缓道:“我要参加会试,然后殿试。我要做状元。”

话音落下,满座皆静。

赵明远苦笑:“你倒是敢想。可你知道如今朝中局势么?首辅严党势大,凡非其门下者,即便文章冠绝天下,也难登鼎甲。去年有个浙江解元,殿试对策极佳,却被压至二甲第八,只因未拜谒严府。”

周景和也劝道:“不如先谋个地方教职,稳妥些。等有了人脉,再图进取也不迟。”

苏录却不为所动,举杯饮尽,朗声道:“我知世路艰险,权臣当道。但我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若只为求一官半职,趋炎附势,那不如归耕陇亩,何必苦读数十载?”

他放下酒杯,目光灼灼:“我若高中,必直言极谏,匡正时弊。哪怕因此触怒权贵,罢官入狱,也在所不惜。否则,愧对这十年寒窗,愧对母亲白发,愧对天地良心!”

三人震惊之余,竟无一人再劝。

那一夜,秦淮河水静静流淌,仿佛听见了一个年轻士子的心声??那是理想主义的火焰,在黑暗时代里倔强燃烧。

数日后,应天府乡试正式开考。

贡院大门前人山人海,thousandsofcandidatesinbluerobesclutchingtheirbundlesandexaminationtablets,awaitingtheopeningofthemassivewoodengates。Soldierslinedthepath,spearsgleaminginmorningsun。

苏录身着素袍,背负考篮,稳步前行。母亲亲自送他到门口,眼中含泪,却强忍不舍,只轻轻说了一句:“儿啊,好好答题,别慌。”

他点头,转身走入那座象征权力与荣耀的考场。

号舍狭窄潮湿,霉味扑鼻。他铺好席子,摆正笔墨纸砚,静静等待点名入场。

当执事官喊到“苏录,江宁县监生”时,他挺直腰背,应声而入。

坐在冰冷的木板上,他取出怀中一块干粮,轻轻咬了一口。这是母亲昨晚熬夜为他准备的芝麻饼,粗糙却香甜。

他抬头看向天空??晨雾渐散,朝阳初升,金色光芒洒落在贡院高墙之上,宛如镀了一层辉煌。

这一刻,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即将改变。

不管结果如何,他已经全力以赴。

而这,正是一个真正读书人应有的姿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