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官职是陕东道大行台尚书右丞、天策府记室、秦王府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可人在长安,魏征觉得挺迷茫。
陕东道大行台和天策府都在洛阳,他人在长安,也只能轮流去给秦王讲讲经书,一番接触下来,他觉得那名震天下的秦王,其实各种缺点也不少。
有时觉得秦王还不如李逸好相处。
“我想跟你回河北,不管是你武安王府佐,还是洺州大总管府属,都行,就是想做点事,现在这样我觉得很不踏实。”魏征酒后吐真言。
他感觉在秦王府,并没有得到秦王的信任。
“师兄刚回长安,就好好辅佐秦王,也能多陪陪嫂子。师兄如今也算成家立业了,接下来得抓紧早点繁衍子嗣才是。”李逸笑道。
魏征一时沉默。
心中确实有些亏欠妻子。
跟魏征聊了许久,走时李逸留下了一车酒,还有十个奴婢。都是当年独孤怀恩家的奴婢,李家现在奴仆成群。
魏征家这么简朴,这么大的宅院,却仅有那么几个老仆老妇的。
魏征推辞。
“师兄跟我客气什么?”
出魏征府,李逸又接着去拜访另一个师兄孙伏伽。
孙伏伽如今转任刑部侍郎,他还真的在备考科举,重新拿起九经钻研,还在琢磨诗赋。
相比起魏征,孙伏伽对李逸就没那么客气了。
李逸送他竹纸,送他香皂、送他酒等礼物,他照单全收。
“留在洺州也好,你这几年窜升太快,虽说圣人信任有加,可眼红你的人也不少,何况你这一路也得罪不少人,现在又得罪了荥阳郑氏和清河崔氏,
就留在地方上好好沉淀几年吧,做出一些实事来。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在地方上也没朝堂上那么多勾心斗角的事,反倒是舒坦。”
孙伏伽向他透露,这两年别看李逸统兵征战无往不利,屡立殊勋,可却一直有人弹劾攻击他,甚至越来越多。
但皇帝一直把这些弹章留中不发。
国难思良将,
李逸屡次力挽狂澜,皇帝当然维护这样一个能打的功臣。可高处不胜寒,功高难赏,等到将来天下安定,或许就是卸磨杀驴之时。
现在李逸留在洺州,看似被打压了,但孙伏伽却觉得这是好事。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师兄如今也是四品实职,为何却还非要考科举,何况师兄还曾是前朝进士啊。”
孙伏伽苦笑两声:“就因我是前朝进士,所以我才要再考本朝进士。我啊,寒门出身,小吏起家,如今虽得圣人赏识官居四品,但你知道我在朝中,有多少人嘲讽我出身吗,我比不得你能有这么多实在功勋。”
人人都把他孙伏伽当成幸臣,个个嘲讽他出身卑贱。
前朝的进士,在本朝又没用,孙伏伽改变不了自己的出身,所以他要再考一次进士,还要考取,证明自己的能力。
别看大唐许多奴隶、小吏都摇身一变成开国功臣,封公封侯,甚至有宦官都封公侯,还有乐工都能封侯。
可实际上,大唐也是极度看重出身的,寒门、流外小吏出身,一直就是孙伏伽身上抹不去的印记,哪怕他做到四品侍郎,别人也总以此嘲讽他。
哪怕他司法这块极为专业,也改变不了那些刻板印象。
“你舅父这次能出任相州总管,我挺羡慕的,若有机会,我也很想能够外放一州刺史。”四品侍郎在长安没什么稀奇,但四品的刺史,在州里那可是父母官一把手。
“师兄若真有此意,回头我帮你想想办法。”李逸直接承诺。
“等我先考完明春的科举,考取进士再说。”
李逸笑着道:“我敢说,师兄明春必能高中进士,甚至以师兄之才能,大可能是进士榜首,高中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