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480章 鬼门关(第1页)

第480章 鬼门关(第1页)

第480章鬼门关

木船扬帆三百里,

顺漕河而下抵达潼关渡,在这里黄河、渭河、北洛河三河交汇,犹如三龙共舞。

黄河冲破秦晋大峡谷的雄伟屏障,至此奔腾而泄,忽然九十度折转向东北滚滚而去。

马周站在船头感叹:“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

李逸倒还不知潼关得名于此,只是感叹到了潼关,就得改走陆路,没那么舒适了。

汉武帝击匈奴,关中粮食缺口大,开挖了数百里长的运河,从此每年进入关中的粮食高达四百余万石,甚至有一年破了六百万石,以往从黄河下游的粮食运入长安,最起码要六个月,而运河成,仅需三个月。

而隋朝也修了一条广通渠运河,东起潼关,西接入长安渭河,运河修好,关中大旱,就曾从关东急调三百万石粮入京。

可才几十年,这条广通渠其实已经有些淤积严重,漕船大多得靠纤夫。

三百里广通渠好歹还能航运,

可到了潼关,再往洛阳去,有一百二十里是难以通航的,砥柱激流,简直就是航运的鬼门关,哪怕历朝历代都有治理,但经常船毁粮沉人亡。

不仅有中流砥柱,还有十九处险滩。

关东的漕粮物资,经过陕州这段,都得走陆路绕行。

可陆路也不好走,洛阳到潼关陆路被称为崤函古道,要在崤山深谷中穿行,全长四百里,车不并辕,马不并列。

路窄处仅一丈。

潼关到陕州城这一段尤其险要,出陕州往东,分南、北两道,南道最早,称为周秦古道,也最险。后来曹操西征,恶南道险要,特意开辟了北崤道。

武安王友云定兴指着远处潼关城,感叹道:“三河交汇,使的这里自古便是商旅络绎的交通枢纽,水陆咽喉之所在,

这黄河大拐弯处的渡口,也是黄河上有名的大渡口。”

潼关既是航运枢纽,也是军事重镇。

“可惜黄河砥柱阻碍了黄河航运,否则若是能水路直通洛阳,那当初前朝也用不着营建洛阳东都了。”

云定兴以为,隋朝二世而亡,跟迁都洛阳有很大关系。

杨广迁都,背弃了关陇集团。

可关中偏处一隅,虽说山河四固,但做为一个大统一王朝的京师,有很多严重的缺点,特别是粮食无法自足,需要从关东运来,但仅一个砥柱,

就卡死了漕运,

要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转运,而漕运上限还无法突破。

杨广虽修了南北大运河,但洛阳和长安,还是被陕州这一百二十里的险滩卡住,而四百里的崤函道,同样难行。

天气晴好,

潼关渡口,大小舟船往来于河上。

客船、货船、游船,星罗棋布,各式的帆像是给这些船插上了翅膀,飘忽不定,蔚为大观。

秦、晋、豫三地官民往来必经之地,隋乱以来,如今才武德四年秋,这里却已经是一片繁华壮丽之景象了。

从河北入京,又跟着李逸要重返河北的一众河北官员们,站在船头,看着忙碌的码头,一个个心里其实都很复杂。

来了趟长安,确实心境都不同了。

以前觉得夏王治下的河北,欣欣向荣,民心所向,可来了长安才知,关中比河北安稳、富足多了。

天命在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