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字,是他们现在不得不承认的。
云定兴做为武安王友,这次本来可以不去河北,虽说他名声不太好,出身商人,靠着女儿得隋太子杨勇宠爱,他才上位,后来主动向杨广谏议杀杨勇诸子,包括自己外孙,再得杨广赏识。
可云定兴毕竟当年还是李世民第一次从军时的上司。
云定兴可以和苏威一样留在长安,
但他主动提出随去河北。
“大王觉得洛阳到潼关的漕运可有办法能解决?”
李逸道:“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
“愿闻其详。”
不仅是云定兴,齐善行张玄素马周等一众都来了兴趣,任何朝廷定都关中长安,都不可避免的要面临着漕运的大难题。
“这段黄河水路难行,陆上崤函谷道也难走,传统的水陆运输,都很艰难,那就只能另辟蹊径了。
最简单的,就是节节仓储,节节转运。比起直接从洛阳运粮到潼关,在这四百里地建上多个转运仓,这样分段运输,不论是对民夫还是牛马,都要轻松许多,也不惧雨雪天气。
还可以把民运,改为官运,安排一支专门的运输人马,比如说可以从灾民中招募一批青壮,专门转运,那就可以不受农时等影响。
当然,仅靠节节仓储,节节运输,还是不够的。
等以后有了条件,可以在陕州黄河北岸,挖一条运河,既可避陕州黄河段险滩,也可避崤函谷道难行。”
在陕州黄河北岸挖运河,用来转运漕粮物资,这是大家都没想到的。
但是细一思量,还真是可行。
毕竟三门峡北岸比南岸平坦,挖一条几十里的运河不是什么难事,这样远比以往非死磕三门峡砥柱,百里险滩,或是车马难并行的崤函谷道好。
在那条运河两头,设上两座转运仓,运河上打造一批专门的漕船,哪怕是用纤夫拖船,其运输能力,也会大大强过传统的运输方法。
这个时代,
水路船运,那是远超陆路运输的效率的,也极大节省时间和成本。
魏晋以来,三门峡水运不通,主要靠开凿栈道以通陆运,可没啥太大改变。
去年大唐平定洛阳,李渊派人到洛阳运宫府秘藏珍宝、皇家图书典籍等回长安,走的是水路,行经砥柱,就沉了不少船,损失了两成船只、物资。
三门峡,相传是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了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水滔滔东去。
下船上岸。
潼关渡口有热闹的集市,
这里有一座潼关城,还有一座县城,县城外渡口码头又有市集,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李逸随行人员多,也就不去住驿站,
直接在码头附近扎营,
天色还早,他便带了武安王府的一众属官,与舅父阿河等一起逛逛。
登临潼关,俯瞰三河。
跻身码头集市,感受市井百态。
码头各种货物很多,物价比之长安便宜许多。
三省的物资、特产,在这汇聚、交易。
不可避免的,这里还有很大的口市,大量人口在这里贩卖,不仅是灾民百姓,甚至新罗婢、西域胡姬、南海昆仑奴,甚至是突厥人、契丹人、奚人、高句丽人、五岭蛮、羌人等等,各式奴隶在这里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