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借“神兵出世,天地共鸣”之异象,极大提升大会之传奇性与影响力,则气运汇聚必更为磅礴汹涌,或可一举功成,彻底稳定此间脉络。
如此,岂非比小修小补更为省心省力?此乃“以非常之法,成非常之事”,旨在更快、更好地达成您所期望的结果,而非单纯为我等私心。
她反复推敲着这个理由,觉得这或许是唯一有可能说动纯阳子的方向。
将他拉入“合作者”而非“施舍者”的立场,强调此举对“双方”目标的共同促进。
当然,成与不成,终究要看前辈的心情,但这已是她能想到的最大的努力了。
即便纯阳子前辈同意了,“异象”的具体形式也需仔细考量。
绝不能是那种电闪雷鸣、地动山摇的骇人景象,那容易引发恐慌,甚至招致朝廷的忌讳。
最好是祥瑞之兆:
譬如剑成之时,云开雾散,一道霞光自天而降,笼罩剑庐;
又或者,夜空中星辰格外明亮,似有清越剑鸣回荡于天地之间;
再或者,藏剑山庄内外百花不合时令地次第绽放……
总之,要美好、正面,带着“天命所归”、“神物自晦”的意味,让人惊叹向往,而非恐惧排斥。
将这几个关键环节想通之后,林芊雅开始思考整体的布局与执行。这绝非易事,如同一场需要精心调配的盛大演出,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前功尽弃。
联合门派之事,必须由叶孟秋老庄主亲自出面,凭借其多年江湖声望和人脉,先去探探纯阳、七秀等派的口风。
言辞需恳切,姿态要放低,强调这是“为武林公义”,而非藏剑一家之私。同时,也要准备好对方提出各种条件乃至质疑的应对之策。
“神兵传说”的散布,需要掌握火候。不能一下子传得尽人皆知,那样显得廉价。
应该像滴入水中的墨汁,缓缓晕开。先在一些小范围的、可靠的茶楼酒肆,由“目击过叶英庄主携异铁归来”的“路人”或“船夫”开始,讲述一些零碎的、引人遐想的片段。然后,再由与藏剑交好的江湖朋友“偶然”听闻,互相印证,慢慢发酵。等到大会临近,再由老庄主在某个半公开的场合,“无意间”感慨几句,将故事推向高潮。
山庄内部的整合更是重中之重。
必须得到叶英毫无保留的支持,以及叶炜、叶蒙两位弟弟的全力配合。
尤其是叶蒙负责的安保,届时鱼龙混杂,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不能让人坏了大事。还需要提前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有人质疑传说真假该如何应对?有仇家上门挑衅该如何镇压?甚至……万一纯阳子前辈临时变卦,异象未曾出现,又该如何圆场?都必须有相应的预案。
思绪如潮水般奔涌,林芊雅感到太阳穴又开始隐隐作痛,精神上的巨大消耗让她本就虚弱的身体有些吃不消。
但她强迫自己集中精神,将想到的要点一一在纸上记录下来,虽然字迹因疲惫而略显潦草,但逻辑脉络却愈发清晰。
她知道,这个计划充满了冒险和不确定性,甚至有些地方堪称异想天开。
叶孟秋和叶英这些正统的武林中人,能否接受这种近乎“弄虚作假”的手段?他们会不会认为这有违江湖道义?
可是……她还有别的选择吗?
按部就班地举办一场寻常的名剑大会,结局几乎可以预见——或许能维持藏剑山庄的声名不坠,但绝无可能聚集起纯阳子所说的、足以扭转时空的“气运”。
那样的话,灏儿怎么办?二弟叶晖怎么办?
难道真要让他们永远留在那个遥远的时空?难道他们这个家,就要一直这样支离破碎下去?
不,绝不!
一股倔强从心底升起,冲散了犹豫和不安。
她想起叶英那双承载了太多重担却依旧看向她时带着温柔的眼睛,想起璇儿孱弱的呼吸,想起灏儿那与她实际年龄不符的、仿佛洞悉一切的眼神……她必须试一试。
为了这个好不容易才重新聚拢一点点、却依旧风雨飘摇的家,她必须鼓起所有的勇气和智慧,去搏那一线微弱的希望。
窗外的天色不知不觉间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晨曦透过窗纸,给昏暗的室内带来一丝朦胧的光亮。林芊雅终于放下笔,看着面前写满了字的宣纸,长长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一夜的疲惫和所有的忐忑都吸入肺中,再缓缓吐出。
虽然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但至少,她不再是那个只能在黑暗中无助等待的弱质女流了。她找到了一条可能通往光明的路,无论多么艰难,她都要走下去。
她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几乎僵硬的四肢和腰背,走到窗边,推开窗户。
清冷的晨风夹杂着西湖的水汽和院中花草的清香扑面而来,让她精神为之一振。藏剑山庄在晨曦中渐渐苏醒,远处传来弟子们整齐的晨练呼喝声,充满了朝气与力量。
新的一天开始了。
也是她,林芊雅,为了守护这个家,正式踏上这条遍布挑战与机遇的征途的开始。
她整理了一下微皱的衣襟,将额前一缕散落的发丝拢到耳后,脸上恢复了惯有的平静与柔韧。她知道,接下来,她需要去和她的夫君,还有那位心思缜密、目光深远的公公,进行一次至关重要的谈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