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凉如水,也寂静极了,夫君正还在剑冢闭关参悟剑道,
或许,近些日子发生的事还是在他心底刻下烙印。
让他只觉手中实力不足更想获得能保护家人的能力。
她虽然不通武道,但在夫君不擅长的长袖善舞这一道上还算略有心得。
夫妻不正是如此取长补短吗?
笔尖在宣纸上缓缓移动,留下清晰的墨痕。
林芊雅并未急于写下具体的计划,而是先勾勒出几个核心的关键词:
造势-名侠录高手榜-联合门派-神兵传说-天地异象-说服纯阳子
这几个词,如同几根支柱,撑起了她脑海中那座名为“空前名剑大会”的虚幻楼阁。接下来,她要做的,就是为每一根支柱找到坚实的基石,并设计出将它们稳妥连接起来的架构。夜已深,
她知道,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尽快理清头绪。
首先,是“造势”的核心——“名侠录”或“高手榜”。
这念头初看大胆,细想之下,却是破局的关键。但如何让那些眼高于顶的江湖大派买藏剑山庄的账?她蹙眉沉思。
父亲曾说过,“欲取之,必先予之”。要让别人参与,必须让他们看到足够分量的“好处”。对于少林、纯阳这等已享誉百年的门派,寻常的金银或承诺,恐怕难以打动。他们看重的是什么?是超然的地位,是话语权,是道统的传承与发扬。
如果……如果这份“名侠录”,并非由藏剑山庄一家评定,而是由包括他们在内的几家顶尖门派共同“见证”与“推崇”呢?这就不再是藏剑山庄的私器,而是变成了正道武林的一种“公器”。参与其中,本身就是对其权威地位的再次确认,甚至能借此机会,将自家优秀的后辈弟子名正言顺地推至台前,光大门楣。这对任何有志于长远发展的门派而言,都是一个难以拒绝的诱惑。
再者,卷宗里隐约提及的西域明教,行事诡谲,似对中原武林有所觊觎。或许……可以借此由头,将此次大会的意义,稍稍拔高到“彰显正道同心,共维武林清平”的层面?如此,更能迎合这些大派维护正统、领袖群伦的心态。
想通了这一层,林芊雅心中稍定。但具体如何运作,仍需仔细斟酌。直接上门要求“合作”定然显得突兀傲慢。或许,应由藏剑山庄先抛出一个较为谦逊、开放的“倡议”?譬如,借名剑大会良机,邀集有德之门派,共设一“江湖风义录”,主旨在于“记录侠行,褒扬义举,激励后进”,而非简单粗暴的武力排名。这样听起来更温和,也更容易被接受。首次会盟,自然以名剑大会为平台,将来或可形成惯例。只要这第一步成功迈出,藏剑山庄作为发起者和东道主,其所获的关注与声望,必将水涨船高。
然而,光是“名侠录”,似乎还缺了足以引爆全局的“点睛之笔”。名剑大会,核心终究是“剑”。必须让这柄剑本身,成为一个传奇。她的目光落在了关于“南海寻铁”的零星记载上。
而实际上,谁知他是去了一趟异世呢?这五个月神秘的消失不正好有空子可插吗?
叶英确实去了南海,也带回了寒铁。但过程……依照夫君的性子所述必然简略,缺乏细节。而这,恰恰给了她“运作”的空间。一个平淡无奇的寻铁故事,引不起丝毫波澜。但若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艰险的传奇呢?
她的指尖轻轻敲击桌面,陷入更深的思索。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谁?由谁来背负这个传奇更合适?是老庄主叶孟秋,还是夫君叶英?
公公德高望重,由他出面讲述,可信度极高。但“老庄主海外奇遇”的故事,听起来固然引人入胜,却少了一份“新锐”的冲击力,也似乎与即将由夫君主导的这届大会有些微的脱节。
而夫君……年轻、强大、神秘,尤其是他那一头因武学而白的发丝和失明复明的经历,本身就带着传奇色彩。若将这“神兵”的机缘与他绑定,无疑更具话题性和吸引力。“青年庄主,南海遇险,机缘巧合得获上古异铁”,这个故事脉络,似乎更能引人入胜,也更能将藏剑山庄的“未来”与这柄剑紧密相连。
决定了,故事的核心,就落在夫君身上。
她开始在心里勾勒细节:不能凭空捏造,需在事实的骨架上增添血肉。
风暴是现成的,迷失方向也合理。
那么,奇遇的地点呢?一座随着潮汐时隐时现的孤岛?一处隐藏于深海漩涡之后的古人洞府?甚至……可以是遭遇了罕见的海兽搏斗,险死还生后,在兽巢中发现了一块伴随陨铁而降、蕴藏着奇特能量的“天外玄铁”?
这“异铁”需有非凡之处:或许通体冰凉刺骨,却隐隐有暖流环绕;或许在特定光线下,会显现出天然形成的、类似古老文字的纹路;或许极其沉重,非神力不能移动……总之,要描绘得似模似样,让人听了便觉非同凡响,又无法立刻证伪。
铸造过程亦可渲染:寻常炉火难熔,需以特殊薪柴如海外奇木辅以高深内力催动;
铸剑师可以是叶孟秋亲自出手,以示重视呕心沥血,七日七夜不眠不休;
剑将成时,剑庐内异响不断,似有龙吟凤鸣……
这些细节,都可以通过“知情”的铸剑弟子或老庄主“无意间”感慨而流传出去,为最后的“出世”铺垫气氛。
但是,即便故事编得再圆满,终究是“人言”。要想让这柄剑真正具有震撼江湖、引动气运的力量,还需要一个决定性的、超越凡俗的环节——天地异象。
想到这里,林芊雅的眉头紧紧锁了起来。这才是整个计划中最艰难、也最不确定的一环。如何能请动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纯阳子前辈出手?
她回想起与纯阳子仅有的两次“接触”。一次是生产濒死时,他赐药救人;一次是方才,回应她的祈愿。这位前辈行事看似随心所欲,却似乎又暗合某种规律。他救她,或许是因为“缘法”?他回应她,或许是因为她的祈愿足够执着,且……打扰到了他?
直接恳求,恐怕效果不大。这等高人,岂会因凡人的苦苦哀求而轻易改变行事准则?必须找到一个能打动他,或者说,能让他觉得“值得一做”的理由。
林芊雅闭上眼,努力回忆纯阳子说过的每一句话。他提到“气运”,提到名剑大会成功可以“稳固空间”。这说明,他是希望时空紊乱的局面得到改善的。这对他而言,或许意味着更少的“麻烦”?
一个思路渐渐清晰起来。或许……可以从“效率”和“结果”的角度来切入?
她可以在心中这般措辞:前辈,您希望借大会气运稳定时空,以免去日后反复修补之劳。然此次大会若仅循旧例,所聚气运恐不足以毕其功于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