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定在明日开始施粥,下令搭建粥棚。
年关將至,南京虽未飘雪,却下起了冬雨一夜寒风呼啸,乾枯的梧桐叶落满了城中街道。
今日一早,胡翊便和朱静端乘著车驾进宫。
胡翊今日穿上了袍,朱静端披上狐裘披风,即便如此,还是挡不住冬日的严寒。
坤寧宫里。
马皇后和儿子们围坐在一起,烤著炭火。
见她冻得瑟瑟发抖,脸色发白,胡翊有些担心。
朱静端適时地开口道:
“娘,您这次生產完,伤了元气,要不今日还是女儿带著弟弟们去吧?”
马皇后却极为坚持,笑著说道:
“孩子们毛手毛脚的,我不放心。”
她拨弄著铁盆里烧得火红的炭,一边摁住玩闹著的朱,传授起了自己的心得。
“你们別看散衣这件事儿,看著小,其实里头也有门道呢。
真要出了城,看见一堆一堆的穷人,就一件一件的往他们手里塞寒衣,那多半是发不准的。
定然会有人冒领。
他们有衣裳过冬的人占去了衣,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穷困之人,可就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故而是不能乱发的。”
朱棣就很认真地问道:
“娘,那寒衣应该怎样发,才发的准呢?”
马皇后就笑著说道:
“先要看人的眼睛,有些人的贪婪,从眼睛里就看得出。
真正挨冻的人,极其渴望得到一件寒衣,那个直勾勾的眼神是骗不了人的。”
朱静端点著头,马皇后就又说起道:
“其次,看面相。
吃不饱、穿不暖的人,精神萎靡不振,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胡翊尝试著总结了一下:
“这需要阅歷。”
“对。”
马皇后眉开眼笑道:
“说来都是阅歷,等你们这些孩子们长大些了,见到的事儿多了,自己就会清楚。”
他们在宫里等了一会儿,朱標过来了。
皇后、太子,公主、皇子还有駙马。
一起去城外散寒衣,施粥、义诊。
胡翊背著他的药箱,叫来了崔医士和徐医士,又从太医院调了三十名医士出来。
他將医士们分派到南京城的各处城门,大家就都忙活起来。
铅灰色的云层,笼罩著南京的城墙,寒风中夹杂著细雨,劈打在所有人脸上。
才刚出来没一会儿,胡翊的脸上便冰凉的没有知觉了。
护城河水面浮著冰碴子,官道早被踩成稠粥般的泥潭,车辙印里积著发黑的雨水。
城门外的空地上排起了长队。
逃荒而来的男女老少们,面色愁苦,瘦的皮包著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