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这一碗稀粥,能保下他们的命。
他们之中,许多人已经两三天没吃过饭了,早已经挺不住。
时值隆冬,还有衣不蔽体之人,在萧瑟的寒风里瑟瑟发抖著。
马皇后和朱静端、朱静嫻三个女子,见到此情此景,顿时看的眼泪汪汪的。
“让让!让让!
贵人舍粥啦,今日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还有诸位皇子爷、公主殿下亲自来为你们舍粥。
皇后娘娘还要给你们散衣,駙马爷开了义诊,免费看病不收钱。”
“这是你们的造化!
快快排队,不要爭抢!”
大约两千多名流民、难民,顿时开始爭抢起来。
说是不准爭抢,可是现在已是饿的发疯的关节。
为了能喝上一口热粥,不至於饿死,谁还顾得了这些?
要说起这些流民们往南京跑的事,还得提起胡翊进京的那一年。
当时是吴元年,过完了年朱元璋就要称帝。
受灾的人极多,他们相信皇帝老爷乃是个穷苦人家出身,也会善待穷苦人。
所以就都逃难到南京城下。
皇帝老爷果然不忍心他们饿死。
施粥济民,广开方便之门。
打那以后,每年进入冬月、腊月之时,受灾吃不上饭的难民、流民们便往南京赶。
连续两年下来,这似乎也成了一种惯例。
正阳门外的这处粥棚,同时烧著十口锅。
但与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流民队伍相比,还是显得微不足道。
一锅接一锅的粥,不停送到木盆里,马皇后亲自操勺,儘量给每一个人都打得满满的。
看著那些饿的骨瘦如柴,眼巴巴看著自己的可怜孩童们。
朱静端往往会为他们再多留一点。
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善意,但就是这点善意,也许就可以多救下一条人命,改变別人的一生。
来到这里,原本性子跳脱的朱和朱,忽然一下变得沉默了。
他们忽然变得懂事起来,看著那些和自己同龄,甚至比自己还要小的孩子们。
他们仅仅穿著单衣,沐浴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
朱橘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妹妹,稚嫩的模样和胡令仪差不多,因为抵不过身后大人们的挤兑,“啪”的一声被挤倒在泥泞中。
“让让,让让!”
朱急了,立即衝到前面去。
一看皇五子衝到了流民堆里,这可嚇坏了隨行的武士。
他们立即从身后追上去,將朱护持在其中。
但这些流民们也都不傻,知道今日给他们施粥之人,身份来歷非比寻常。
看到朱衝过来时,並未有任何人对他不敬。
朱橘指著那名挤倒小女孩的瘦弱汉子,向著他严厉的呵斥道:
“你快给她道歉!”
那名瘦弱汉子嚇得支支吾吾,两眼看到了朱身后的武士,更是嚇得不轻,立即发抖起来道歉朱橘伸手把这名小女孩从泥泞里扶起来。
“你没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