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会再录悲伤的遗言,而是承载一个父亲对女儿的问候,一句笨拙却真诚的“小叶子,爸爸很想你”
。
第二天清晨,春寒未散,细雨如丝。
袁婉青驱车前往福利院,准备参加一场特殊的“预沟通辅导课”
。
林晓彤的母亲已通过心理评估,即将在两周后首次与女儿见面。
这是“重逢计划”
启动以来的第一例正式对接案例,意义非凡。
教室里,林晓彤坐在角落,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她比上次见面时瘦了些,眼神依旧警惕,但不再回避他人目光。
她的母亲坐在对面,穿着洗得发白的外套,双手紧紧攥着一张照片??是林晓彤五岁时在幼儿园表演节目的留影。
袁婉青没有急于开场,而是拿出一只纸船,轻轻放在两人之间的桌上。
船身用蓝色彩纸折成,底部写着:“有些爱,迟到了,但没缺席。”
“今天我们不说话,”
她说,“我们先听一段声音。”
她按下播放键。
音响里传出一段清脆的童声朗诵,正是林晓彤当年在作文比赛中获奖的那篇《别怪爸妈把你送来福利院》。
孩子的声音稚嫩却坚定,一字一句砸在母亲心上。
女人猛地低下头,肩膀剧烈抖动,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林晓彤盯着母亲,嘴唇微微颤抖。
她突然伸手,从包里掏出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推了过去。
母亲颤抖着打开,是一幅铅笔画:两座房子,一座小些的连着一座大的,中间用彩虹桥连接。
旁边写着:“我的家,现在有两个屋顶。”
那一刻,泪水决堤。
袁婉青悄然退出教室,将空间留给这对迟来相认的母女。
她在走廊尽头停下,靠墙而立,任由湿意漫上眼眶。
她知道,真正的疗愈不是抹去伤痕,而是让人学会带着伤痕生活,并依然相信温暖的存在。
下午三点,她接到陈岚的电话:“周叶今天主动要求再来咨询室。
她带来了第三封信,这次是给妈妈的。”
袁婉青心头一震。
自从项目启动以来,周叶从未提起过母亲。
据档案记载,那位女性在丈夫入狱后不久便改嫁远走,十几年未曾联系女儿。
孩子由年迈的奶奶抚养长大,亲情链条断裂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