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她不想恨了。”
陈岚的声音透着欣慰,“她写道:‘妈妈,我不知道你现在过得好不好。
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请不要难过。
我不是责怪你离开,我只是想告诉你,我现在有人爱了。
袁老师说,爱是可以分享的。
所以我把我也分你一点。
’”
袁婉青久久无言。
她想起周叶初见时那双戒备的眼睛,像极了被困在笼中的小鸟。
如今,那只鸟终于张开了翅膀,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飞翔。
她立刻联系司法系统,请求协助查找周叶母亲的联系方式。
即便对方不愿回应,这封信也该被送达??因为说出,本身就是一种治愈。
傍晚时分,她回到办公室,发现桌上多了一个小布袋,手工缝制,针脚细密。
打开一看,是一只布偶船,里面填充着柔软的棉絮,船帆上绣着一行小字:“谢谢你,让我敢说我想你。”
附带的卡片上写着:“周叶亲手做的。
她说,希望你能替她保管一阵,等她和爸爸见面那天,再还给她。”
袁婉青将布偶船轻轻贴在胸口,感受那份温软的重量。
她忽然意识到,这个项目早已超越了最初的构想。
它不再只是一个倾听伤痛的平台,而是一场关于记忆、尊严与重生的社会实验。
每一个投入湖中的纸船,都是灵魂的漂流瓶;每一次回音响起,都是命运齿轮重新咬合的声响。
周末,市图书馆举办“星舟之声”
主题展。
三百只精选纸船悬挂在穹顶之下,随空调气流轻轻摇曳。
每只船下挂着二维码,观众扫码即可聆听背后的故事。
展厅中央设有一面“回声墙”
,人们可以用便签写下想说的话,贴在墙上。
短短两天,墙面已被密密麻麻的文字覆盖:
>“爸,我考上大学了,你看见了吗?”
>“妈妈,我今天结婚了,你要是还在,一定会穿最漂亮的裙子来。”
>“对不起,哥哥,那天我不该抢你的游戏机。
你现在在哪?”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谢谢你捡到我的船,还给我回信。”
最引人注目的是角落里的一艘黑色纸船,船身烧焦了一角,却依然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