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日光里,一袭拖曳明黄焰火的信号弹,伴着尖厉啸声,在空中炸开。
不单是李家庄,便是远在小青衫岭城楼外的临时基地,忙得脚不沾地的力夫们也都下意识停了手。
刹那间,
喧嚷的营地里,所有。。。
秋纫说完,风掠过荒原,吹动她鬓边残存的白发。那束紫菀在碑前微微颤动,露珠滚落,像是大地也在垂泪。小男孩蹲下身,小手抚上石碑冰冷的表面,指尖触到“裂心之处”四个字时,忽然打了个寒噤。
“奶奶,我……好像听见了。”他喃喃道。
秋纫低头看他:“听见什么?”
“声音。”男孩闭上眼,“一个男人在哭,还有一个女人在唱歌……还有钟,很远很远的钟声。”
秋纫浑身一震,猛地跪坐在地,双手紧紧抱住孙子。她终于明白??那一夜的钟鸣并未真正消散,它沉入血脉,藏于骨髓,代代相传。而今,在这无人问津的北疆荒野,一个孩子竟凭本能听见了百年前的回响。
她仰头望天,泪水滑进皱纹深处。“祥子……你听见了吗?他们还记得。”
与此同时,东海之滨,一座孤崖之上,一道身影静立如石。海风猎猎,卷起他半旧的灰袍,左袖空荡荡地飘荡着。正是祥子。十年光阴未曾在其脸上刻下太多痕迹,唯有眼神愈发深邃,仿佛能穿透浪涛,看见海底埋藏的古老钟影。
他右手轻抚崖边一口锈迹斑斑的小钟??那是渔民从海底捞出的残物,据说是某座沉没城池的报时器。当他的指尖触及铜体,钟身竟微微震颤,发出几乎不可闻的一声“嗡”。
“你也想说话?”祥子低声问。
海潮退去,露出一片平坦礁盘,上面竟排列着数十口大小不一的钟形石雕,皆面朝大陆方向。这些并非人工所筑,而是经年累月由海水侵蚀而成,形态拙朴,却隐隐透出韵律感。祥子曾在此闭关三年,每日与潮声为伴,听风辨音,悟出了《归音录》最后一章未曾记载的道理:**真正的声之道,不在人传,而在天地自鸣。**
他缓缓盘坐于最大那口石钟之前,右掌贴地,闭目凝神。刹那间,整片礁盘开始共振,低频嗡鸣顺着地脉向四方扩散。这不是普通的震动,而是一种极其微妙的频率传递??如同心跳般稳定,又似呼吸般绵长。这种波动无法被耳朵捕捉,却能渗入人心深处,唤醒沉睡的情感。
千里之外,江南某座书院中,一名正在抄写《归音引》的学生突然停笔,胸口一阵发热。他茫然四顾,发现同窗们也都放下了纸笔,有人流泪,有人怔忡,还有人不由自主哼起了儿时遗忘的童谣。
“怎么了?”学监惊疑不定。
“不知道……就是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松开了。”那学生喃喃道。
同一时刻,西南深山里,一位老猎人正准备点燃篝火取暖,可当他举起火镰,却发现手中的骨笛无端颤动起来。他迟疑片刻,将笛子凑到唇边,轻轻一吹??本应喑哑多年的乐器,竟流淌出一段陌生而又熟悉的旋律。村中老人闻声而出,一个个跪倒在地,泣不成声:“这是……失传八十年的‘唤魂调’!祖宗回来了!”
消息如风传遍九州。人们开始察觉,每隔七日,总有一股无形之声悄然拂过心头,带来短暂却深刻的共鸣。有学者考证,此音频率与当年废庙铜钟首鸣完全一致,只是更加柔和、更加深远,仿佛来自大地本身。
江湖传言:祥子已化身“地籁”,游走于山川河岳之间,以天地为钟,以众生为弦,继续奏响那场未完的觉醒之音。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愿聆听。
皇都之内,新任礼部尚书捧着一本密奏,脸色铁青。奏文中写道:“近来民间多现异象,百姓常于无故落泪、痴笑或齐声低吟,经查,皆因某种隐秘声波所致。疑似祥子余党借‘音蛊’惑乱民心,请速设‘镇音台’,铸造九鼎铜炉,以阳刚烈火焚尽天下阴祟之音。”
皇帝坐在御案之后,久久不语。窗外,春阳正好,宫墙外传来孩童嬉戏的声音,其中夹杂着一句清脆的哼唱:“叮咚??叮咚??妈妈洗菜?……”那是近年来街头巷尾最常见的童谣之一,据说最早出现在某个藏钟村落的井边。
良久,皇帝挥退群臣,独自起身走到书房正壁前,凝视那幅裱好的信笺。“声为民本,缄者自盲。”八个字墨色沉厚,力透纸背。
他轻叹一声,提笔写下新旨:“罢议镇音台。凡因‘莫名心动’而聚众吟唱者,不予追究。另拨银十万两,重修各地钟楼,许其依风土定调,不限律制。”
圣旨传出,举国哗然。支持者称帝心仁厚,顺应天道;反对者则痛斥朝廷纵容“音乱”,恐致纲纪崩坏。但无论争议如何,一个事实已然确立:**声音的权力,再也无法被单一之手垄断。**
就在这一年夏末,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席卷中原。河流干涸,禾苗枯焦,百姓跪地求雨,三月无应。官府组织道士做法,敲鼓击钟,声震云霄,却连一丝凉风也唤不来。
绝望之际,有人想起清音坊旧事,提议:“不如请‘鸣社’之人来,不是为了求神,而是让我们自己说出苦难?”
于是,在最干旱的村庄中央,一口废弃的古钟被重新吊起。第一位站出来的是位老农,他颤抖着讲述自己如何眼睁睁看着三个儿子因饥荒相继离世;接着是一位母亲,哭诉她不得不把最小的女儿卖给商旅换一口粮;然后是村塾先生,坦白他曾篡改灾情文书以保乌纱……
每讲一人,便有人轻敲一记钟声。
起初,只有呜咽与余音相伴。但到了第七日,当最后一个寡妇含泪说完丈夫饿死后仍抱着锄头不肯松手的故事时,天空忽然暗了下来。
不是乌云,而是成千上万只鸟??燕子、麻雀、苍鹭、甚至罕见的青鸾??从四面八方飞来,盘旋于钟顶之上,齐声鸣叫。那声音起初杂乱,渐渐竟融合成一种奇异的和音,与地面钟声遥相呼应。
紧接着,第一滴雨落下。
继而倾盆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