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水河畔,左旗营附近的中军大帐。
王二掀开帘子走进来,不出意外的见到了身穿甲胄,兀自不睡的大哥。
床榻前的地上,满是烟头。
“大哥,怎地还不睡?”
王二坐到床榻对面的交椅上,就着油灯跳跃的火苗,也给自己点上了一支忠义香。
王光恩没有回答胞弟的问题,反而问道:“你刚从后军回来,可有什么情况?”
“没啥情况。”王二松了松衣领,有点愤愤不平道:“咱们在道旁伏击了半夜,贼军始终在十里外远远的缀着,根本不上前来。他奶奶个腿的,狗日的全是一帮怂货。”
对于这个结果,王光恩早有预料,但仍是禁不住心中有些失望。
一场战事打到一方撤退,并不说就完全的结束了。
自从崇祯元年王嘉胤这个老闯王起事开始,近二十年来,官军与义军间,义军与官军间,先胜后败,先败后胜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退兵这种事情,不仅对于撤退的那一方是个巨大的考验,对于追击的一方来说,同样如此。
若是能够创造出有利条件,打出一场伏击战来,还是有反败为胜之可能的。
当然了,王光恩已经让先头部队先渡河去了,留在此间的人马并不多,他并没有奢求能反败为胜,彻底扭转战局。
这一个多月的秋季战事,已经把这位郧阳总兵的心气给磨得差不多了。
剩下仅存的一点,也只寄希望能在撤退途中想方设法的反咬他韩再兴一口,取得一场小胜。
哪怕杀不了几个贼人,能赢就行。
他现在太需要一场胜利了。
今天晚上是最后的机会,到了明日,大军全数渡过丹水以后,以他对韩再兴的了解,贼人肯定是不会再继续尾随了。
他王光恩只能领着这些残兵败将,灰溜溜地回到缺兵少粮的郧阳城内,捱过那个难熬的冬天。
“韩再兴此人虽是年轻,但用兵却是老道,他又如何能够想不到,我等可能会在途中设伏呢?”
王光恩站起身来,带动甲胄上的铁片哗哗作响。
在帐中走了几步之后,招手吩咐道:“罢了,除了必要之警戒外,叫后军的弟兄们也都歇了吧。明日早起,全军渡河西归,等回了郧阳再做计较。”
他一声令下,自有传令官去传令。
王二看着这一幕,也未出言反对,只是还意有未平的说道:“这姓韩的着实是可恶,咱们觉得他不会上的时候,他偏偏不要命了也要上,等我等觉得他肯定要上的时候,胆子又小得如同裹脚的婆娘。他奶奶的,叫人心里实
在不爽!”
“唉。”王光恩微微叹气:“要不怎地人家今日做襄阳王,而我兄弟几个又要回去守着那座孤城,过苦日子呢。”
“大哥,咱们这一仗打的,死了那许多人,即便是朝廷不追究,回到郧阳以后,日子又该如何过活?又怎地与那些婆娘们交代?”王二说话的同时,眼神有些闪烁。
都是穿一条裤子的兄弟,王光恩又怎么能品不出王二话里有话?
当下也是斜了对方一眼,瓮声道:“王二,你想说啥就直接说,不用弯弯绕绕。”
“嘿嘿。”王二挠头嘿嘿一笑。
大哥这般直接,反而让他将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又给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