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来以后,如同勘探地形一般,把营中各处道路,尤其是大帐周围的道路,全都走了一遍。
随同这些马兵之后的,是人数更多的,穿着战袄的步卒。
这些步卒身上所穿战袄虽然亦是红色,但比明军的鸳鸯战袄更加鲜艳,剪裁也更为修身,且人人胸前都扎着一条皮革制成的武装带,显得极是精神。
这些步卒沿着东边的营门,一字排开,开始清理通往大帐这处道路两边的杂物。
不仅要求先前那些第四、第五司的士卒,将俘虏赶往别处看押,又对着道路左右早已死去多时,已经僵直发硬的尸体补刀。
补完刀后,又令辅兵同样将这些尸体尽数搬往别处。
做完这一系列的工作之后,这些身着鲜艳红色战袄的士卒,这才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分列道路左右,形成了道道人墙。
再过不久,又有一众做文士打扮的人走了过来。
这些人看得比刚才还要细致,连烧毁的板车,倒塌的帐篷,都要挑开,掀开,确认里面的情况。
王十三注意到,其中几人还围着道旁没有完全熄灭的火堆指指点点起来,小声的商量着什么,后来终究还是觉得不放心,招呼士卒当场铲土,将那些火堆全都给扑灭了。
这一连串的举动,把王十三都给看傻眼了。
怔怔地看着,连故事也忘了讲。
他根本不知发生了何事,只是不知为何,本能地感受到了一种威严之气扑面而来。
那是可以直观感受的,权力的威严。
而王光恩却是冷冷看着,哼了一声,语带嘲讽的说道:“王十三,你那韩大帅说的如此英雄气概,原也是个这般怕死之人。”
“啊。。。。。。阿嚏!"
左旗营的东门之外,满面春风的韩复韩再兴,被迎面而来带着满满血腥味道的西风一吹,登时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揉了揉鼻头,心中嘀咕道,准是西贝货又想我了。
“恭喜大帅,贺喜大帅。”
吴鼎焕憋了一路的彩虹屁,在来到明军营地门前时,终于能够说出口了:“大帅一用神兵于荆门,则荆门兵不血刃,入我襄樊营股掌之中。再用神兵于此,则此地明军炸营溃灭,为我襄樊营覆手而握。大帅用兵之奇,几近鬼
神莫测,可与古来名将比肩。此战之后,鄂西三百里河山,必为大帅所有。襄陨百万倒悬之生民,今亦为大师所救。职等庸碌之辈,竟能附大人骥尾,共襄盛举,复有何求,复有何撼?”
说到此处,吴鼎焕竟双膝跪地,拱手大声言道:“职等敢不恭贺大帅,取此大捷!”
吴鼎焕这么一跪,随行的侯御封、周红英、乃至赵四喜等人,也纷纷双膝跪地,同样大声重复起了吴焕刚才说过的话,恭贺他们的韩大帅,取得如此大捷,解郧阳百万生民于倒悬之中。
跟在韩复身后的宋继祖、冯山、叶崇训,以及张全忠等人,虽然没有跪下,但这时人人胸口起伏,脸上满是激动亢奋之色。
见到身前跪满了一地的“文武大员”,韩复心中也是顿时豪气丛生,忍不住仰头大笑起来。
该说不说,吴鼎焕这个人确实是个人才,他不是乱拍马屁的,他恭维韩复利用汉水的便捷,跨越八百里水路,反复调兵,最终于南线、西线两处战场,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堪称是可比古来名将的用兵之术。
搞不好将来是可以上史书、兵书的。
这确实是韩复的得意之作,也是受到后世一位伟人的启发,是对他的拙劣模仿。
不过这两次行动,一次拿下了荆门州,一次将王光恩的主力彻底打崩,确实称得上是出神入化,战果喜人了。
虽然明军还有近两千人的先头部队,早在前日就护送高斗枢和徐启元回郧阳了,明军的水师也随同返回。
但明军的主力还是王光恩的这支兵马,而这支兵马可用的战兵,要么死在那日的丹水河口,要么死在光化城下,要么死在今日这左旗营内,剩下那点残兵败将,已经不足为患了。
吴鼎焕说的不错,此战之后,自光化往西,这三百里的鄂西河山,将尽为他韩某人所有。
昔日楚霸王兵败乌江之时,撑船的乌江亭长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之言,劝说楚霸王过江。
今日我韩再兴南起荆门,西至兴安,亦是地方千里,众数百万,如何又不能王也?
念及此处,韩再兴胸中豪气激荡,振臂高呼道:“万胜!万胜!万胜!”
ps:求月票,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