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了这个事情之后,韩复又单独把王宗周给叫了过来。
王宗周原先是参事室的总参事,光化守城最为艰难的时候,韩复将襄阳、荆门等地的可用之兵,尽数召集了过来。
为了防止城中生变,韩复不得不倚重李伯威的巡城兵马司,来掌控襄阳。
而为了加强对李伯威的控制,韩复在任命李伯威为侍从室侍从的同时,也将张维桢心心念念的参事室总参事给了对方。
伴随着襄樊营人员、地盘的扩大,襄樊营中军衙门的事务越来越繁多。
从某些方面来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襄县、襄京府以及防御使公署的职能。
中军衙门三大室,除了侍从室之外的参事室和文书室,早就不再是单纯的只服务于韩复个人的幕僚或者秘书机构了。
而是事实上的中军衙门行政机构,拥有相当大的职权。
因而,出任参事室总参事之后,尽管在县衙那边,张维桢是杨士科的幕僚,但是在襄樊营这边,张维的重要性是远远超过杨士科的。
虽然事出有因,但拿下王宗周总参事的位子,这位老兄再豁达潇洒,再如何明事理,心里也不可能没有一点小疙瘩的。
考虑到王宗周目前还是金局的主事,替自己管着钱袋子,位置非常的重要,韩复可不想因为这点小疙瘩,使得双方关系发生裂痕,从而影响到厘金工作。
自然是要安抚一番。
韩复把王宗周叫来以后,先是畅谈了一番金局的美好未来??伴随着襄樊营地盘的增加,金局势必要在更多的地方设置钞关、税课司、榷税所、仓库等等,发展前景还是相当诱人的。
勉励王文昭兄,做好金差事,为襄樊营的扩张和建设,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
同时,在中军衙门新设财金室,位置等同于侍从室、参事室、文书室,高于民事房、商事房、工事房等房头,由王宗周任主事。
在有了金局的情况下,另设财金室,不仅仅是为了安抚王宗周,也不是叠床架屋,而是韩复有意识地要将整个襄樊营系统的权力,集中到中军衙门之内。
既避免某个主管一方事务的官员权力过大,又使得将来可能出现的山头、派系等等,尽量的产生在襄樊系统的框架内,不至出现分离倾向。
丁树皮的职务没有变化,他这个总管的职务,是随着韩复地位的提高,襄樊营势力的壮大,而自然水涨船高的。
作为韩科长来到这个世界上后,收纳的第二个小弟,丁树皮地位虽不及石玄清,但相较于王宗周、张维桢这些人,还是有些超然的。
丁树皮这个人,虽然油滑、虚荣、贪财,甚至很多时候还显得很猥琐,但其实为人不坏,实际骨子里还是很有些良善的。
不过这年头的价值观就是,破坏规则的人,强硬的人,冷血的人,心硬如铁的人才是所谓的“大丈夫”。
因而丁树皮骨子里的那点良善,都包裹在了一层又一层的面具之下,只在鲜有人注意的时候,才会小心翼翼地释放一点出来。
骨子是个好人,对于韩科长来说,这只是加分项,并不是必要条件。
丁树皮受到重用,还是因为此人对于数字,天生的就很敏感。
算账算得极好。
让他上识字班,他学不会几个字,但是教他运算法则,这小子学得极快。
这样的天赋,早在石花街的时候,就被韩复注意到了。
这个特长,再加上良善,忠诚等特质,其他的缺点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属于可容忍的范围。
因而从石花街开始,韩复就一直用丁树皮主管勤务方面的工作。
事实证明,这次秋季攻势,丁树皮坐镇襄阳,负责物资采买、调集、运转和保障的差事,经受住了考验。
所以此战之后,韩复并没有调整丁树皮分工的打算。
继续让他当这个大内总管。
并劝丁树皮赶紧娶婆娘生娃,一个不够就俩,两个不够就仨,娶婆娘的一应花费,由他韩再兴自掏腰包,并承诺,将来丁树皮的长子,可以入襄樊营继续当差,保底是千总衔。
对于张维桢和王宗周这些人,权力、职务、能够大展拳脚的诱惑比较大,但对于丁树皮来说,这种交心的,封妻荫子的举动,则更能够打动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