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张着嘴巴,只觉自家大人此话说得甚是有王霸之气。
他怔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大人,此则消息是从白将爷的府上传出来的,这几日德安府那边,应该还会有正式的移交到襄京防御使署。是否等公文到了以后,再作回复?如此也更妥帖些。”
韩复稍作思索:“可以,不过若是正式公文之中,白将爷的意思还是没变的话,那么本官的意思亦不会变。此间事了之后,你就即刻回襄阳,将本官的意思,告知李之纲、张维桢和杨士科等人。还是那句话,不是本官需要大
顺,而是大顺需要本官。此外,你回襄阳之后,还有两件事要办。
闻听此言,韩文坐直了身子,却没有掏出炭笔和小册子的举动。
作为军情局的主事,他已经习惯了用大脑,而不是纸笔来记录机密。
“第一个,就是伯爵的事情要做两手准备,白将爷那边要是走不通,咱们就自行派人到西京去请封,只要能找到永昌天子,那凭借着连克荆门、均州、郧阳,以及俘获高斗枢、徐启元、王光恩的功绩,要到一个伯爵,应当不
难。”
“这件事,你可以与南阳站的高再弟商量着办,把马君诚也带上,这人原先就在河南府当兵,听说去过关中,应该熟悉道路。”
军情局南阳站负责的并不仅仅是南阳的军情,更是负责整个河南地区的情报工作。
高再弟在南阳半年,虽然始终未招抚到大股的巨寇或者官军??不论是大顺、大清或大明哪一方的官军??但那并不是他的问题,而是自己这个小小都尉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可大股的兵马虽然没有,小股的却源源不断,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襄樊营在征兵上的压力。
而且还让襄樊营的名声,在南阳附近流传了开来,吸引来了很多士绅和大户到襄阳来避难。
总的来说,韩复对于高再弟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第二个,就派人到武昌把武昌站的朱贵叫回来。”
“咱们要的东西,若是西京的永昌天子给不了,那么南京的朱皇上,想来还是愿意给的。”
这话一出,冯山和韩文两人表情都是有些不太自然。
大人这话多少有点大逆不道了,听着就吓人。
不过,大家自来当的就是襄樊营的官,当的就是韩大人的官,不论是永昌天子还是弘光皇帝,于他们而言,都是很虚无缥缈的概念。
当日他们流离失所,饿得两眼冒绿光的时候,是韩大人给了他们一口饭吃。
那个时候,永昌天子和弘光皇帝,又在哪呢?
整个襄樊营上下,对这两个太阳缺乏敬重的,不止韩大人,而是几乎人人都是。
冯山和韩文两人浮想联翩间,韩复想的却是另外一事。
之所以把朱贵给叫回来,是有很多的事情,只能当面亲口向他交代。
等明年李自成来了以后,左镇势必还要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跑路,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号称拥兵百万的左镇,逐渐的走向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除了一部分将领跟随左梦庚投降了清廷之外,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愿意剃头当奴才的就此南下。
其中很多人都活跃在轰轰烈烈的抗清战争中,人马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伴随着左镇的分崩离析,随之而来的就是南明小朝廷的崩溃瓦解。
韩复的打算是,在这个既定的结果到来之前,提前做一些布局,既为自己争取一些实实在在的利益,也给自己造造声势,弄点名堂出来。
有道是人的名,树的影。
在这个时代,有个响亮的名头,还是很好用的,最起码很多事情办起来就会方便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