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复打算让朱贵再联络一下操江总督袁继咸,提醒对方注意北地局势的变化,注意左镇可能的异动,增强自身的防备。
虽然这个时候的袁继咸,肯定是不可能相信自己这个反贼头子说的话。
但不要紧。
等到袁继被左良玉胁迫着顺江东下,去南京清君侧的时候,就一定能够想起自己当日对他的提醒。
这个时候,袁继咸若是能跑出来,就有了来投奔自己的可能。
就算是不来投奔自己,双方也有了合作的基础。
以袁继咸的在江左群臣中的声望,他不论是来投奔自己,还是在外给自己摇旗呐喊,对于他韩再兴的名声,都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除此之外,武昌、长沙、南京那边也要提前做一些准备。
释放一点善意出来,隐隐约约,遮遮掩掩地暗示一下,自己也是可以爱朝廷,也是可以谈的。
朝廷那边,要是真有招抚意愿,那么自己也不是不能和他们谈。
当然了,要控制进度,慢慢的谈。
不接受,不主动,也不拒绝。
一点一点的来。
然后等到弘光北狩,隆武帝登极之后,自己再快速的达成协议,丝滑的完成改旗易帜。
如此一来,自己就不是眼看着大顺不行,才临时抱佛脚的,而是早在崇祯十七年??还在用先帝的先帝的年号的时候,就开始心向朝廷了。
我韩再兴不心诚,谁心诚?
再者,隆武帝刚刚登基,我韩再兴就把自己作为大礼给送了过去,无疑能够获取最大的政治资本。
至于说隆武帝又崩了以后怎么办?
其实不要紧,封号和名头弄到手就可以了。
隆武帝朱聿键封的那些爵位,永历帝朱由榔还是认的。
这是韩复早就想好的三步走的计划。
运作得当的话,是很有可能实现死一个皇帝晋升一级,死一个皇帝晋升一级的效果的。
别人恐惧我贪婪了属于是。
当然了,目前这些还都是很粗糙的一些构想,具体如何操作,还需要等朱贵回来以后,再商量一下。
毕竟作为军情局武昌站的站长,朱贵在武昌待了那么长时间,远比自己这个靠着回忆史书记载的外围人,要更加了解那里的情况。
毕竟史书记载往往与现实情况,有着巨大的差距。
交代完了此事之后,韩复又向着冯山说道:“你告诉苗十三的人,高臬台和徐托台都是本官素来敬重推崇之人,他如何礼敬本官,就该当如何礼敬高徐二位大人。若是真发生了本官不忍见到之事,那我襄樊营就不得不要重新
考虑,接收郧阳的时间与方式了。”
读书人大多数都要脸,至少表面都要脸。
要是高斗枢和徐启元上了一回吊没死成,就坡下驴以后,被苗十三一嘲讽的话,那可能就真的面子上挂不住,不死都不行了。
很有必要提醒那苗十三一句,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犯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