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葬明1644 > 第170章 虾蟆天子(第2页)

第170章 虾蟆天子(第2页)

这一点从白云寨寨兵短短几月间脱胎换骨,就能够看出来了。

因此,走出精神内耗的张大人,决定要重新振作,真正的按照襄樊营的法子去编练新军。

王光恩的兵马已经是鄂西一带,战力最强的兵马了,可襄樊营成军还不到一载,就能将其击败,说明自己学习襄樊营的思路并没有错。

张文富虽然打仗的功夫稍有逊色,但执行力还是很强的,想到就要去做,当即行动了起来。

他先是转道武昌,打算找负责奉旨招抚襄阳地方的太监张执中,到了武昌打听了好一圈才得知,张太监早就打道回府,回金陵去了。

张文富心说,自己这位本家太监,合着是跑到武昌吃喝玩乐来了。

正事是一点没干。

吃完喝完耍完了,就拍拍屁股走了。

不过虽然很是无语,但张文富并不气馁,又去找黄澍。

上次黄澍和刘志孔进京,圣上同样给了这二人招抚地方的旨意,理论上,也是“对事务”的业务主管。

身为湖广巡按的黄澍倒没有跑路,也见了张文富,但黄澍是左镇系统的官员,张文富则是郧阳臬台高斗枢一系,尽管双方都同属明廷,但关系实在谈不上融洽。

黄澍见了张文富,一副你算哪根吊毛的神情,不仅对张文富的话爱答不理,还指责他丧师失地的之罪,言谈间对郧阳诸臣极尽嘲讽之意。

没办法,张文富又去九江找了素来对自己印象不错的操江总督袁继咸。

袁继咸对张文富的印象确实不错,他正打算亲自押运江西、两粤转运而来的漕银进京,也就把张文富也带上了。

让张文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刚刚进京,却见到了如此“雄文”。

这样的东西,居然能够堂而皇之的张贴在南京的街市上,张文富看不懂,但他大受震撼。

同在直房内的袁继咸手捧着热茶,端坐椅上,很有些宰辅的气度,他目光从那抄写的檄文上移开,淡淡说道:“不过是些北虏癫狂悖逆之语而已,不必理会。今可虑者,惟是萝石公北上议和不成,朝中诸公冀望南北通好,联

房平寇之策,怕是已成幻影。”

张文富讶然道:“和议失败了?怎地未见邸报上记载此事?”

“虽然还未确信,但已经大差不差了。北去使团以左、马、陈三人为首,而左懋第、马绍愉二使皆在天津为房兵扣下不发,惟有陈洪范一人南返,已经足够说明太多事情了。”袁继咸说道。

张文富微张嘴巴,这种内幕消息,是他在湖广根本听不到的。

和议失败就意味着清廷根本无意与朝廷通好,根本不满足于南北朝的局面。

意味着假以时日,清兵必定是要发兵南下,打过大江来的。

今日见到的这封檄文,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张文富立刻就想到了当日在风雨交加的青云楼上,韩再兴对自己说的那番话。

当时他觉得清兵来攻打江南,是远在天边的事情,未成想,很快就要近在眼前了。

袁继咸皱着眉头又说道:“如今鞑子的兵马尽数派往陕西,说是要克期剿灭闯贼。闯贼屡屡败绩之下,还有多少士气战力,实在难说的很。以老夫观之,恐怕必败无疑。”

“大人,鞑子全去那闯贼,岂不是河南、山东空虚,兵力单薄的很?皇上若是速发大兵北上,岂不是兵不血刃,即可收豫鲁两省之地?”张文富瞬间两眼发亮,非常兴奋。

“老夫此番东来,其一是送漕银进京,其二便是为此事而来。不过。。。。。。”

说到此处,袁继咸摇头叹息,不再往下说了。

他在没到南都之前,对南都的情况还抱有一定的幻想,但是到了南都以后的所见所闻,那些幻想早已被现实无情地击碎。

袁继咸心中所想,山东总督王永吉早就在奏疏里言明了,而且此人还更进一步的提出了方略,要朝廷“简骁劲马步一枝,直走开封,归德。。。。。。是为正兵”;另外再“以骁劲马步二枝,疾趋沂州、济南,为奇

兵”。

说只要朝廷发起进攻,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所谓“军声一振,青、齐豪杰响应,土兵民马、铳炮军资,远近辐辏,联络犄角,必建奇功”。

虽说王永吉的想法未免过于异想天开,纸上谈兵了,但他却清醒的认识到朝廷都已经这个鸟样了,不“破釜沉舟决一死斗”没有别的办法。

至于说会激怒清廷,那更是无稽之谈。

如今“奴虏虎视中原,意欲并吞天下”,你坐视不理的话,等到奴房攻破陕西,就再无牵挂,眼里只有江左之地了。

“胡马进退自由,前无所牵,后无所掣,全幅精神总在江南,纵不挑而激之,能保其不投鞭而问渡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