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葬明1644 > 第170章 虾蟆天子(第3页)

第170章 虾蟆天子(第3页)

鞑子剿灭闯贼之后,你南明小朝廷就算是不挑衅对方,难道对方就不来打你了么?

恐怕三岁小儿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王永吉的这封奏疏,袁继成是到了南都以后才看到的。

虽然这位王军门并不知兵,军事上见解粗浅,但对于局势的分析还是很有道理的。

但这封奏疏递上去之后,不出意外的,没有激起半点水花。

让袁继咸对于自己这次来南都,能够说服皇上和朝廷诸公重视鞑虏之事再不抱有希望了。

王永吉已经说的很好了,他再见到皇上,要说的,也只有这些而已。

这个时候,直房外传来的脚步声,袁继咸知道是内官来传自己进去面圣了,也是连忙扭头对张文富说道:“你将所写的襄樊贼营的文书给我,韩再兴此贼能尽歼王光恩所部,攻陷郧阳,足见此人练兵打仗还是很有可取之处

的。如今闯贼势颓,想那韩再兴未必就甘愿死心塌地为李闯卖命,若是能为皇上招抚此人,则可使其为武昌屏障,将北房拒于荆襄之外。即便是。。。。。。”

说到此处,袁继咸顿了顿,又道:“即便是那韩再兴冥顽不灵,不愿意归降朝廷,则辅国你以此贼之法操练,也可得一雄兵,牵制那韩再兴,使其不至于无所牵制,肆意妄为。

无意之间,这位明末的操江总督,已经提前两百多年,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

“臣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总督九江军务袁继咸,叩见陛下。”

“先生起来说话罢。”

御座之上,弘光皇帝抬了抬手,语气倒是颇为温和。

朱由崧刚到南京之时,由于大内的宫殿两百年来风吹雨打,早就坍塌废圮,因此当时是暂住在内守备府当中的。

但内守备府虽也称得上舒适,毕竟不符合天子的威仪,这位朱皇上一面下旨修建宫殿,一面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选妃。

如今登基已经过了半年多,大内的宫殿修复了一部分,从南京、苏州搜刮来的秀女也多达百人,朱由崧自然不适合再住在内守备府中了,而是搬到了紫禁城中。

不过,朱由崧此人虽然胸无大志,荒淫得很,但他并不暴虐,对于大臣们,向来还是挺敬重的。

当然了,他既不是主战派,也谈不上是投降派,而是纯粹的躺平派,只管享乐,不问其他,国事全都交给马士英等人处理。

不过数月间,在南都已经有了虾蟆蛤蟆天子的雅号了。

原因是宫内的太监们,打着“奉旨捕蜂”的旗号,命令南都百姓抓蛤蟆,为皇上调配春药,搞得民间沸沸扬扬。

这时,朱由崧虽然还坐在御座之上,心思却已经飘到了今晚要演的《麒麟阁》昆曲上去了。

随侍在侧的马士英,见状也是轻咳一声,上前问道:“江督自西而来,有何事要奏?”

袁继咸垂首言道:“臣在九江之时,听闻建州精骑已经尽数入陕剿闯,闯若为北房所败,固然可喜,但实则亦可惧。皇上践祚以来,北房无暇图谋我者,实则是闯贼未灭。若闯贼既灭,于北房而言,天下除江南之外,还有

何事?惟望朝廷以河北、山东空虚计,早做预备。’

“此事朝廷早有定论,江督不必多虑。”

说了这么一句以后,马士英怕言官出身,当年就敢硬刚阉党的袁继不依不饶,和自己吵,连忙把史可法也给拉了出来,又道:“史阁部前日亦有疏来,说君父大仇,岂可置之度外?况今日北房并未南来,我若贸然轻动,触

怒清廷,届时建州兵马尽数南来,又如何处之?为今之计,朝廷应该先简选精锐,直指潼关,与清兵共闯逆,以修秦晋之好,如此方为万全之策。江督控扼大江,为朝廷西陲屏障,事繁且重,此事就未便与闻了。

袁继咸听得额头青筋直跳,都这个时候了,史阁部和马士英居然还想着要出兵潼关,与鞑子共灭闯贼?

简直让他哭笑不得。

这事真要施行了,下场连端平入洛都不如。

但史可法和马士英难得的达成共识,皇上又不问事,他袁继也无可奈何。

只得又说道:“还有一事,有襄樊巨寇名唤韩复者,大败郧阳总兵王光恩部于丹水之畔,总兵王光恩被执,其弟光兴、光泰皆没,郧臬、郧抚亦已殉国。前者闯、献二贼望而不可得之郧阳地方,今已皆为此寇所有。”

袁继咸身在九江,消息基本上都是从汉水、长江上流传下来的,他掌握的也并不全面。

还以为王光恩的两个弟弟以及高斗枢、徐启元等人都死了。

听到袁继咸这么说,一直神游物外的朱由崧忽然开口说道:“前日武昌的宁南侯派人来说,那韩复遣使到武昌请封,说朝廷只要允其开镇襄樊,总领郧、襄、荆三府军民事务,封其以伯爵之位,即可归顺朝廷。此贼所请之

事,江督以为如何?”

ps:求月票,求推荐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