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葬明1644 > 第171章 召对(第1页)

第171章 召对(第1页)

袁继咸没有料到,韩再兴此人行动竟如此之快,都和左良玉联络上了。

实际上,他在九江的时候,也经常有收到一些由客、参随转交来的,襄樊营的信件。

信件的内容大多数都是那韩再兴在纵论天下大势,分析时局,预判走向。

虽然这些信件袁继咸一次也没有回复过,更没有问参随们信件都是从哪里弄来的。

但里面所写的东西,还是给了袁继成极大的震撼。

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前几个月的一封信中,那韩再兴说,鞑子皇帝入关之后,清兵必然是要立刻开始并吞天下的。

考虑到鞑子的狂妄,他们极有可能兵分两路,分别攻取顺、明两方。

而考虑到顺军在陕西休整数月,主力尚存,在这个期间,可能会主动出潼关之地,在山西、河南开始反攻。

若是取得一些胜利的话,则极有可能震动清廷,将鞑子的南路军也吸引过去,合力进剿。

没错,“合力进剿”这四个字,就是那大顺襄樊都尉韩再兴在信中的原话。

而一旦北、南两路大军齐攻陕西,则顺军能否阻挡,实难预料。

不过,一旦顺军战败,则清军再无顾虑,必将集中全副精神,去攻取江南,而以清军兵锋之盛,江左能否保全,恐怕不言自明。

这封信袁继咸大概是九月间接到的,当时还将信将疑,但目前来看,局势仿佛就是按照着韩再兴编写剧本在演变。

这其实也和袁继咸心中所想不谋而合,顺军若亡,那下一个必定是南都的这个小朝廷,不会有任何意外的。

另外还有一事,让袁继咸暗自心惊,以至于一筹莫展,想不到对策。

就是韩再兴在信中提到过,让自己留心左镇的动向。一旦顺军在陕西站不住脚,极有可能就转战到荆湖来,届时若左镇抵挡不住又该如何?

以宁南侯的秉性,极有可能会放弃湖广,顺江而下,届时身处大江下游的袁继又如何自处?

信中,韩再兴劝江督早做预备。

可真要发生了那种事情,他一个没多少兵马的九江总督,又能如何应对?

不过,从这些信件当中,袁继咸也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韩再兴此人虽然未必忠于顺,也未必忠于明,但肯定是极端的厌恶清廷的。

否则他根本不需要如此大费周章的,与自己联络,给自己写那么多,不会有回复的信。

他完全可以待在襄阳,等清兵一至,举城投降即可。

以鞑子朝廷厚待降臣的惯例,他韩再兴加总兵衔,封个伯爵,是绰绰有余的。

不管韩再兴是出于个人的野心,还是骨子里本质上是个严防华夷之辩的卫道士,他这种对清廷极端敌视的态度,都是一件好事,是可以利用的地方。

只是襄阳与九江远隔千里,当中还又是一整块的左镇辖地,袁继咸也很难做什么。

不过,他这次到南都来,之所以会把张文富给带上,就是为了说服皇上,正式授予他招抚襄樊的旨意。

这时,听说韩再兴已经派人到武昌找左良玉请封了,袁继咸震惊之余,立刻警惕了起来。

当初福王刚到南都的时候,有很多从北面逃来的乱军聚集在湖北一带,比如张光璧、黄朝宣、杨国栋等,各拥兵数万,袁继咸招抚之后,曾经请求朝廷将这些人安置在湖南,不使他们尽归左良玉所有,结果自然是“不听”。

使得左良玉在武昌迅速坐大,几乎成了湖广共主,独立王国。

若是再让韩再兴也归左良玉节制的话,那左良玉就不仅仅是尾大不掉的问题了。

搞不好这大江之上,东西两头,就要出现两个太阳了。

一个在武昌,一个在南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