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送皇帝离开之后,马士英向着依旧跪伏于地的袁继咸笑道:“江督久未到南都来,今日金陵初雪,秦淮之上亦别有一番景致。不如老夫做东,请江督小酌几杯?”
。。。。。。
“酒就不喝了,喝多了容易误事,象先公这里有何吃食,本官随便吃一些便成,不必特别准备。”
天气阴沉沉的郧阳城内,韩复站在院中,很是没有眼力见的对已经起身送客的高斗枢说道。
自小半个月前的十一月十九日,高斗枢、徐启元和苗时秀苗十三等开城跪迎之后,韩复就亲率大军,进驻到了郧阳城。
只不过这干郧阳文武,对待襄樊营的态度各有不同。
苗十三是被襄樊营给打服了,死心塌地的想要投降,并且在个人前途的问题上很有上进心,希望能够独自成营,仍旧驻守郧阳。
徐启元那日本来就没打算自尽,根本没轮到管家救人的戏码上演,等到高斗枢走了以后,就立马跑到了苗十三的营中,表示愿意随苗十三一同出降。
见到了韩复以后,也积极的表示,愿意以戴罪之身,为襄樊营招抚保康、房县、竹溪、郧西、上津乃至兴安州等州县。
这些人当中态度最为复杂的就是高斗枢。
他虽然投降了襄樊营,但并不愿意出仕,为襄樊营做事,只是希望韩大帅念在他家中尚有老父需要赡养的份上,能够放他回原籍。
他保证回鄞州之后,即隐居乡野,再不出山。
可韩复之所以费尽心思的要和平解决郧阳问题,就是为了收服高斗枢的。
又怎么会放高斗枢走?
因此这十来日间,韩复是找到机会,就上门拜访这位在朝野名望极大的高斗枢,希望联络一下感情。
虽然高斗枢每次都十分感动然后礼貌的拒绝,但韩复并不气馁。
他能够留在自己的辖区之内,本身就是一面巨大的旗帜。
就为河南、湖广的文武官员、豪杰、巨寇之辈,提供一种选择,一种思路。
每当觉得没有别的选择,没有别的出路的时候,不妨试一试到襄樊营来。
所谓投韩一念起,说不定就刹那天地宽了呢?
高斗枢就是韩复树立起来的榜样和招牌。
而且。
这段时间以来,韩复屡屡登门,却屡屡被高斗枢拒绝的事情,也为《襄樊抄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昔日刘玄德不过是三顾茅庐而已,今日韩大帅已经登门十来次了,这种求贤若渴,充分尊重人才的表现,是是远超过古人的。
这些素材在宣教队的艺术加工之下,又会很快的顺着汉水,顺着大江,传遍湖广、东南,持续不断的为他韩大帅打广告。
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韩复甚至暗暗祈祷,高斗枢不要答应的那么快,否则的话,自己上哪去找这么好的可以进行政治表演的机会和舞台?
徐启元、苗十三名气不够,跪得也太快了,远远不如高斗枢好用。
因此,又一次被高斗枢礼貌的拒绝以后,出了高斗枢住处的大门,韩复半点也没有灰心丧气的样子,反而吹着口哨,打马往城郊的掘子营驻地去了。
ps:求月票,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