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葬明1644 > 第221章 轮回(第1页)

第221章 轮回(第1页)

“从丹水口到樊城这段防线,共计两百多里,包括左旗营、光化县、太平店和樊城等几个据点,但主要还是以光化和樊城为主。

“丹水口到光化这一段,由西营负责防守,依托汉水,坚守据点,可根据情况,进行迂回运动。”

“光化以下直到樊城,由本官直领的几个营头防守,全面收缩防线,不得主动出击,邀敌浪战。必要之时,可以放弃汉水以北所有据点,集中力量固守樊城。”

“自来守襄必守樊,只要樊城还在,则襄阳就可保全,襄阳若得保全,则全局皆可盘活。”

“而若樊城失守,襄阳城就将暴露在敌人的巨炮之下,届时将会承受巨大威胁。襄阳一旦有事,则全襄势必瘫痪,我等没了腹地,兵员、粮草、器具之用度无处供应,只能去山中打游击,那便真的成贼了。”

“因此,樊城是重中之重,无论如何,必须要守住!”

深夜,中军衙门的大堂内,韩复站在那张巨幅的襄樊形势图前,攥紧拳头,用力地挥了挥,让所有人都感受到自己坚定的决心。

下方,所有襄樊营的文武官员,包括驻守郧阳的宋继祖,驻守荆门州的蔡仲,以及陈智、吴鼎焕、侯御封、王克圣、李纲等等文官,还有王光恩、马世勋等降将,全都齐聚一堂。

没错,王光恩和马世勋等人,在韩复从鲁阳关凯旋回来之后,已经决意投降,为襄樊营效力了。

而韩复说服他们的法子很简单,那就是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决定投降南明朝廷了,所以你们也赶紧投降我吧。

听起来好像有点无厘头,但事实确实如此。

在听说韩复已经向朝廷求抚之后,一直绷着的高斗枢,在抗清大义的感召之下,总算是勉强答应为襄樊营做事。

但他还是不习惯抛头露面,和这些昔日的“匪兵”共事,韩复也不勉强。

这时,韩复的目光扫过众人,颇有一种万物竞发,勃勃生机的感觉。

他扫视了一圈,眸光在马大利和陈大郎两人身上游移了片刻,最终提声喝道:“马大利!”

马大利如遭雷击,浑身都抖了一下,连忙站起,挺着笔直的腰杆,同样大声说道:“有!”

“你领所部,进驻樊城。不管你用什么法子,都必须要给我死死的扎在此城,本官未有其他命令之前,不许后撤半步,听到没有?!”

“是!”

“大点声,我没有听见!”

马大利深吸一口气,脖子、脸、额头全都涨得通红,手臂上青筋虬结,用尽力气大喊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请大人放心,我马大利就是死,也绝不叫鞑子进樊城半步!”

“好!”韩复也大声叫了一句。

襄樊营自宋继祖之下,以几大千总司为主力,从第一千总司到第五千总司,依次是贺丰年,梁勇、陈大郎、马大利和蔡仲。

其中第一、第二千总司为西营的骨干,剩下的则是襄樊营直属。

这五大千总司,包括他们前身的各大战兵局队,在过去一年,都立下过战功,发挥过作用。

经过调整之后,各干总司都是以老带新,外加一部分改编降兵和乡勇的结构,战力上大差不差。

但是在让谁去守卫樊城的问题上,韩复思虑了一阵子之后,最终还是选择相信马大利。

马大利在个人能力上并不突出,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也不如贺丰年和陈大郎那么得心应手,但他本人和麾下的官、兵战场经验都很丰富,之前也在鲁阳关和鞑子交过手,想来想去,是最为适合的一个。

长条桌上,陈大郎和蔡仲等人都目光复杂的看着马大利,既羡慕,又遗憾,还有一些懊悔。

守卫樊城,无疑是本轮战事里最为艰巨的任务,是真有可能一去不复还的。

但能够接下这样的任务,又充分证明了大人的认可与信任。

是一份很有含金量的荣誉。

他们既畏惧又想要。

“汉水过樊城之后,急转直下,折而向南,一直到钟祥附近江面,也有两百多里。”

“这段水路蜿蜒曲折,夹在大洪山和荆山余脉之间,谷地狭长,并不宽阔,不利于大规模的会战,但清军若是沿汉水东岸尾随,则防守压力亦是不小。”

“蔡仲,你领所部,驻守宜阳,防御宜阳到荆门的防线。”

陈大郎领着第三千总司回襄阳之后,荆门州就是蔡仲的第五千总司在驻防。

这个时候听到韩大人的命令,也并不意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