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葬明1644 > 第222章 劝降(第1页)

第222章 劝降(第1页)

邓州城残破不堪,几乎没有居民。

城中所有的水源也都被各种死尸给污染了。

阿济格等人在城中转了一圈,接待了从南阳等处赶来拜见的官绅,任命幸存下来的一个通判,做新邓州知州。

没错,大顺统治期间,李自成玩了一波复古运动,不仅大量的给所占领的州县改名,连官职也改了。

知某府改叫某府尹,知某县改叫某县令,知某州改叫某州牧。

很有盛唐气象!

而相比之下,我大清统治者就很建制派了,入关之后,全盘接受了明廷制度,自然要纠正李自成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有人说清朝是在明朝脑死亡之后,给这具僵尸安了一个新的大脑,并操控着这具僵尸,又续了近三百年的命。

这种说法虽然有骇人听闻,哗众取宠之嫌,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倒也有几分道理。

阿济格让新任邓州知州,起草了一份安民告示,说闯贼已经被天兵赶跑了,让躲在乡下,躲在山中的百姓,赶紧回来建设家园之类的。

他对邓州的兴趣不大,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城外的军营。

到了中午,陆续又有很多南阳官绅赶来拜见,其中很多是赶着猪羊,带着酒肉来劳军的。

阿济格性格比较张狂,但这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礼贤下士的态度,亲自接见了这些人,又大摆宴席,与民同乐。

期间免不了又问起襄樊营的情况。

让阿济格没想到的是,他本来以为,像是韩复这样在汉人中比较能打的将领,干的又是反清的大事,就算是在自己面前不能对这样的人说什么好话,但总体上态度应该是比较尊敬的。

就像是这一年来,阿济格抓到过很多顺军的将领,这些人有的是兵败被俘,有的是主动投降,但在问及对李自成的看法时,大多还是比较尊崇的。

他们对牛金星,对宋献策,对大顺的其他将领,可能满肚子的意见,但对李自成确实褒多于贬。

包括很多前明大臣,在提起崇祯的时候,基本也是这种态度,会说什么“君非甚暗”之类的话。

总之,上面是好的,都是下面给执行坏了。

一般而言,清廷统治者对这些投降之人为旧主说两句好话,还是表现的很宽宏大量的,不会怎么样。

原因很简单,朱由检和李自成这么厉害的人都没能坐稳天下,不正是说明坐稳天下的大清国,是天命所归么?

这是胜利者才能有的宽容。

相反,大清国要是被大顺打回辽东,十战九输,君臣惶惶不可终日,这个时候谁要是敢说李自成的好话,那肯定就要被安排去兵器工坊测试铡刀质量了。

阿济格看过一些襄樊的报纸,虽然觉得其中文章,大多是自吹自擂之言,但韩复在豫,鄂间也算得上是号人物,他本来以为,这些南阳官绅对待韩复,也会是那样的态度。

结果没想到。

一提起那杀千刀的韩再兴,南阳官绅士子,那是差评如潮,纷纷跪在阿济格面前,声泪俱下的控诉这位襄樊韩大帅的种种罪行。

说韩再兴荒淫无道,在南阳期间,索求无度,将城中稍有姿色之女,通通入城郊的卧龙岗宣淫,曾一日夜奸女十七人,其中不堪而死者九人。

尽管如此,仍然无法满足其变态的兽欲。

城中女子不够,他竟是连出家的尼姑和道姑都不放过。

除此之外,这位韩大帅还暴虐贪婪,襄樊贼军过境南阳之时,将城中粮食、金银、布匹、乃至库中兵刃全都搜刮一通。

几乎蝗虫过境,颗粒不留。

襄樊营南遁之后,城中粮价腾贵,斗米可卖数十两银子。

城中饿死之人,不知凡几。

总之,被襄樊那位韩大帅蹂?之后的南阳,同样残破不堪,比邓州好不了多少。

又说幸亏王爷率仁义之师,打跑了闯逆兵马,不然的话,南阳这地界,还不知道要被糟蹋成什么样子呢。

紧接着,又纷纷称颂起王爷与大清国的仁爱文明。

把阿济格等一众满洲将领,听得一愣一愣的。

吴三桂和尚可喜两人若有所思,但并没有说话。

接见了南阳官绅之后,回到帐中,阿济格小憩片刻,又召集众人议事,商议追击李自成的事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