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来的这个二鞑子,身高六尺,穿了件白色为底,镶了红边的棉甲。他已经猜到先前那个同伴被杀了,但此时见到韩复,还是?然不惧,没有害怕的意思。
虽然戏文里常说什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但实际上,从古至今,斩来使的事情多了去了,这年头敢做使者的,无不需要莫大的胆气,都要做好有去无回的心理准备。
韩复手中捏着两张信纸,那是从先前那个二鞑子身上搜出来的。
刚展开这封信,看到里面内容的时候,他都有一种精神错乱的感觉。
吴三桂居然写信来劝降老子。。。。。。
这实在是他从未想过的一种展开。
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了,自己还是头一次与这种“流芳百世”的历史名人,产生直接的交集呢。
信的内容没什么可说的,无非就是劝降的那一套。
不过,不知道是吴三桂职权不够,还是自己咖位太低,信中全是车轱辘话,连点实在的干货也没有,人家南明小朝廷那边,还可以谈一谈伯爵的待遇呢,吴三桂这边,就只有空泛的“荣华富贵”四字。
诚意并不大。
看了一遍之后,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什么暗语之类的东西,韩复随手将那信笺扣在茶桌上,打量起对面之人。
“你在吴三桂的手下,是个什么职位?”
“俺是辽东人,跟着王爷十来年了,尊驾要是想要策反我,大可不必费那个功夫。”
那汉子毫无惧色,又说道:“俺这次过来,就是奉王爷的令来给襄樊韩将军投递书信,要说的话,全在信中了。如今大清十万兵马席卷而来,尊驾纵然能打,区区一个樊城,又如何抵挡?与其瓦碎,不如玉全。清廷自起兵以
来,向来善待降将,我家王爷对韩将军颇有赞赏,将军归来之后,建立功勋,福泽子孙,岂不比为那大顺朝廷殉葬强?”
不得不说,这汉子虽然看着粗犷,但作为一个说客,还是很合格的。
这番话确实很有道理。
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如果非要在大清、大顺和南明中选一个的话,我大清反而是更像正规军的那一个。
前提是如果他不强迫剃发易服的话。
实际上,在李自成身死,南京失陷之后,所有人都认为胜负已分,天下已定,哪怕是大顺军余部,也与清廷有过接洽,如果不是多尔衮忽然抽风,强令所有人必须剃发的话,哪还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抗清运动啊?
大家早都全投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多尔衮的狂妄,给了韩复很大的一个助攻,否则但凡这位爷正常一点的话,他韩再兴就算自己想要抗清,也很难拉得起队伍,找到什么盟友。
“呵呵。”韩复微笑道:“本官不论在大顺,还是在大明,都承蒙天恩,锡以伯爵之位。你们鞑子朝廷不是向来讲究,投诚之人加封一等使用么?吴三桂要是有魄力,给老子个侯爵当当,然后再把湖北封给老子当地盘,这事也
不是不能谈。不过。。。。。。”
说到这里,韩复故意停顿了一下,上下扫视着那使者,轻笑道:“不过以本官观之,你们那个王爷说是王爷,但在满洲人眼中,亦不过是充作打手之用而已,还是打手中始终不可能得到信任的那一个。华夷有大防,夷华间又
如何没有?你们那位平西王,我看早晚要被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呐!”
“哈哈哈哈!”
这穿着棉甲的汉子禁不住仰头大笑:“韩将军,将来的事咋样谁也说不准,俺只看眼前。眼前这汉家朝廷没有一个争气的,他们王爷不给清廷卖命给谁卖命?俺知道贵五被你们砍了,俺来之前就没想过能活着回去。你们打不
过清军,只敢拿我们这些小卒泄愤,那也由得你们,要杀便杀,不必多费口舌!”
“好,有志气!”韩复大声赞叹,然后指着那人对胖道士说道:“石大胖,去,给他几个耳光,揍他一顿!”
“呃。。。。。。啊?!"
那二鞑子马兵昂首挺胸,一副?然不惧,坦然赴死的样子,但听到这位韩将军的话,还是禁不住充满疑惑的“啊”了一声。
人都要傻了。
而这种疑惑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只听房间内吨吨吨的声音响动,很快,那个肉山般的胖道士,就撸起袖子,大步而来。
他一把揪住那二鞑子的衣领,没有半个字的废话,扬起熊掌般的大手,噼里啪啦的招呼在了对方的脸上。
这二鞑子虽然是辽东铁骑出身,但在吨位面前,他那点经验简直微不足道。
况且还有丁树皮在后面拉偏架,很快就被打得如同猪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