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花铺到龙王庙之间,近六十余里的宽阔战线上,清兵步骑尽出,开始了全面的推进。
这条长长的战线上,襄樊营设有十几个大小不一据点,在保持火力接触的同时,防止鞑子抵近哨探。
但是从三月二十二日拂晓起,驻守在这些据点的襄樊营士卒,开始与清兵的先头部队发生激烈交锋。
尽管襄樊营强大的火力,给予鞑子相当的伤亡,但在巨大的人数差距之下,清河北侧的据点还是被一个一个的拔除。
与此同时,樊城北营的指挥部,在接报之后,也下达了顶住中央,让开两边,波次撤退的命令。
战线两边的据点,实行有组织的向中间撤退策略,加强中央的防御力量,至少要顶住清军两到三个波次的进攻,迟滞敌人推进的节奏。
梅花铺处,后续赶来的汉军步兵越来越多,携带着各种器械,做出一副准备强攻的样子。
而先前抵达的鞑子马兵,则开始向着梅花铺侧翼迂回,企图包抄递铺内襄樊营士卒的后路。
这伙清军展现出了非常老辣的战场经验,如果梅花铺里的尼堪兵马不出来接战,那么清军就可以顺势的完成包抄,断绝对方后路,到时候四面围打,瓮中捉鳖。
如果敌人脱离构筑好的工事出来接战,那么这伙兵马在火力上的优势就很难发挥出来,并且很容易被具有强大机动性的骑兵给拉扯到崩溃。
最好的选择,只有立刻放弃梅花铺,向后撤退,与其他襄樊营部队会合,重新构筑防线。
果然。
在鄂硕和米思翰等人重新骑上马,在侧翼徘徊冲刺的时候,梅花铺里忽然铳炮声大作,各种号角声连连不止。
几轮火铳齐射之后,梅花铺内赵满仓的那个局队,冲出急递铺,沿着唐白河向西南方向撤退。
见状,清军马队立刻上来纠缠。
他们并不直接冲锋,只是保持接触,远远的放箭,持续不断的给这支局队施加压力,制造对方的伤亡。
这就是这个时代,骑兵无可替代的优势。
强大的机动性,使得骑兵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非常灵活,可以掌握打不打,怎么打的战场主动权。
并且弓马娴熟的骑兵,能够造成的杀伤同样不小。
像是这种敌前撤退的情况,哪怕这些骑兵不主动的发起冲锋,只是在七八十步外用弓箭进行袭扰,也能够制造相当的伤亡。
你两腿肯定跑不过四条腿,撵不走对方。
而如果你停下来与敌人对射的话,他们就会远远的散开,届时你就会有被后方大部队追上来的危险。
不理不睬同样不是好的选择,只会白白的挨打,白白的减员。
若是军纪一般的部队,很容易就会被玩到崩溃。
襄樊营在韩复的建设下,可以快速的大规模批量生产长枪手、火铳手,只要在保障物资的情况下严格训练,这样批量生产出来的士卒,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士卒。
但骑兵和弓手,始终是襄樊营的短板。
这是只能用时间积累,而没办法快速量产的兵种。
襄樊营虽然军纪森严,又配备了棉甲,但赵满仓等人依旧压力很大,直到河口转弯处,有两艘水师的炮船逆流而上,提供了火力掩护,才彻底赶跑了那伙如牛皮糖般的清军骑兵。
那股骑兵主要目的就是将襄樊营逼出梅花铺,这时见有人接应,自然也不愿意冒着伤亡纠缠不放。
回到梅花铺,鄂硕下了马,满脸纳罕:“入他奶奶的毛,这襄樊营的兵,还真他娘的有两下子。米思翰,你那日在鲁阳关遇到的,是不是这一伙?”
米思翰从褡裢里摸出一把黑豆,喂给马吃了,听到鄂硕的话,表情有些不太自在,多多少少带着点挽尊意味的说道:“我遇到的是那贼首韩复亲率的兵马,比梅花铺这些人强多了。”
鄂硕没想到米思翰在这种事情上也要比一比,“嘿”的一笑,然后又道:“管他是哪一伙的,只要是尼堪的兵马,咱们打就是了。八王下令,叫咱们配合吴三桂,三日内破城。我估摸着,等后面的人上来了,到晌午的时候,就
能打到城下了。米思翰,等着吧,有咱们立功的机会。”
米思翰应了一声,只听外头铳炮和喊杀声不绝,平西王的兵马上来的更多了。
不知道为什么,他心中总是打鼓,总觉得八王限令他们三日内破城,有些太过勉强了。
“何大哥,何把总下令,叫咱们。。。。。。”
龙王庙附近,俞大福话刚说了一半,耳边传来嗖嗖嗖的破空声,他连忙趴下,只见几颗实心铁蛋就落在自己不远的地方,激起一大片的尘土。
“呸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