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福吐出满嘴的泥,又接着说道:“叫咱们往清河桥那边撤,协助郑千总守桥。”
“老子这么劳苦功高,都还只是个百总,二蛋却成了干总,这他娘上哪说理去!”
“啥?何大哥你说啥?”
“没啥!”
何有田从地上爬起来,往下面望了望,只见有一伙留着辫子的汉军步兵,弄来了几架佛郎机小炮,正准备要强攻。
而更远处,密密麻麻的全都是人,一眼见不到尽头。
“娘嘞,这得有多少人啊?”
何有田踢了俞大福一脚,骂道:“你他娘的还磨叽啥,赶紧的,让弟兄们放火烧山!”
他这个局队,在龙王庙这边坚守了两天,打死了几十个前来探勘地形,想要采伐林木的清军。
不过全都是二鞑子,人头不值钱。
到了今天凌晨的时候,山下清兵忽然多了起来,防守压力骤增,一直坚持到这会儿,总算是等来了撤退的命令。
他们在龙王庙几日,早已预备下燃料,此时命令下达,土丘后的树林里,火借风势,很快就熊熊燃烧起来。
见到山上起火,山下的清军大呼小叫,一时竟也不敢靠近。
何有田等人,沿着原先规划的路线,向清河桥撤去。
清河是是由唐白河口处引出的一条支流,大体呈西北到东南的走势,横亘在樊城北方,是一条天然屏障。
清河上有石桥一座,连通着樊城与新野间的官道,距离樊城大概十五里。
此时,郑春生亲自率领第六司的主力,驻守此间。
“从龙王庙到梅花铺,六十多里的战线上,全都是清军。”
樊城北门的城楼上,马大利用一根木棍指着简易的沙盘,继续说道:“敌人大概是子夜过后开始派出哨探摸点的,清晨时多处据点发生交火,卑职按照大人的命令,放弃两翼,集中兵力沿河一带防守,希望能够至少迟滞清
军半天的推进。”
韩复一晚上没睡,眼中满是血丝,但此时精神头却很足。
他盯着沙盘上的形势,清河以北,已经插满了代表清军兵马的蓝色旗帜,而襄樊营红边黑底的小旗,则集中在清河南岸,尤其是石桥附近。
“今天发起主攻的,是不是清军吴三桂部?”
“也有一些真鞑子,据梅花铺的石小六回报,出现在那里的清军马兵,就是听一个叫鄂硕的参领指挥。不过,大部分汉军步兵,都是吴三桂从辽东带来的老人。这一点,已经先后从几个俘虏口中,交叉验证过了。”马大利回答
的很有条理。
此时的吴三桂,虽然贵为郡王,但却是他处境最为尴尬的时候。
他投降清廷之后,并没有像孔有德、耿精忠和尚可喜那样编入八旗,而是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
甚至于清廷对吴三桂是否真心投效,还存有相当的疑虑。
入关后不许他进京,后来又不许他南下,只让他跟着阿济格去打李自成。
并且从不让他在关键战事中,担当主力。
对其限制颇多,始终有一种,看你小子几时会反水的意思。
这次用吴三桂做先锋,来啃没什么太大价值的樊城,韩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总觉得阿济格是让吴三桂当炮灰,消耗对方的实力。
这他娘的,此时此刻,身在樊城与吴三桂的兵马交锋,总让韩复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定了定神,他又问道:“现在进攻清河石桥的,是吴三桂麾下的哪路兵马,可查清楚了?”
“呃。。。。。。”马大利一愣神,他刚刚收到过相关情报,但那个名字就在嘴里打转,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回大人的话,是吴军左营一个叫胡国柱的干总。”说话的是北营参谋官黄景行,他是谷城县学的生员。冯养珠死了以后,随县令陈智一起归顺到襄樊营,先是在识字班任教习,后又到中军衙门任职,几经辗转,最终成了北营
的参谋。
“胡国柱?!”韩复脱口而出,很是吃了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