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葬明1644 > 第230章 守城(第3页)

第230章 守城(第3页)

一封短信念完,城头众人全朝着韩复望去,韩复摸了摸下颌处青黑坚硬的胡茬,笑道:“吴三桂这老小子,还真他娘的执著,一次不成又来第二次。”

“大人,还要不要再给他回信?”黄景行尽职尽责的问道。

“回,当然要回!”韩复回到座位上坐下,也不用秘书代劳,抓起毛病,刷刷刷的就下了两行字:“信中所言,弟已悉知,弟部必依兄计行事,趁此千载难逢之机,共襄大举!”

看着自家大人写完这封回信,黄景行等人都愣住了。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之后,虽然很快就位居四汉王之首,但始终受到清廷猜忌,从未获得过真正的信任。

在时局如此微妙之际,韩大人这两行几十个字要是送到了吴三桂的案头,好家伙,这位平西王,今晚恐怕要睡不着觉了。

而且,韩大人最妙之处还在于,他言简意赅,全是虚指,没有实指,好像说的全是两人之间尽在不言中的小秘密一般。

这就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了。

至于说“弟部必依兄计行事”的那个“计”具体指的是什么,而“共襄大举”的“大举”又是什么,问就是不知道,你吴三桂自己和阿济格解释去吧。

“好阴险,啊不,好巧妙的计策啊!”黄景行心绪激荡之下,差点把心里话给说出来了。

“行了,别找补了,赶紧安排人送信,咱们争取今晚让平西王睡个好觉!”

韩复将信交给了黄景行,并没有把这事太放在心上。

这信顶多也就能恶心一下吴三桂,并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但能恶心一下也挺好的。

黄景行走后,马大利又上来汇报今日的守城情况,主要讲了对难民的应对。

末了,马大利低声道:“大人,今日鞑子驱使的都是南阳百姓,大多以南阳县、新野县为主,其中好些还是之前咱们北上鲁阳关时所见过的。那些难民认得守卫,城头的守卫也认得他们。这样的人杀多了,虽是为了守城,但

士卒们心中难免有些难受。”

马大利这么一说,其他几人都有同感。

韩复低着头,心中隐隐有些愤怒。

说实话,他自认为并不是底线很高的人,为了抗清大业,也会毫不犹豫地牺牲掉一部分人,但这种驱使难民攻城,用难民来当炮灰的做法,还是他这个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现代人,所干不出来,也接受不了的事情。

他沉思了一会儿,再抬起头时,已是说道:“你们都陪我一起到外面走一走,见一见守城的弟兄。”

一行人来到瓮城,除了必要的警戒哨之外,守垛堞的一线士卒都被召集了起来。

这些人今天尽管经受住了考验,成功守住了城池,但此时心中并没有多少喜悦。

白天那几乎不能叫打仗,只是一边倒的屠杀。

而且,屠杀的还是近乎手无寸铁的平民,这使得每一个人的心头,多多少少的都有点不太好受。

情绪有些低落。

韩复望着这些人,没有指责他们,反而肯定了他们生而为人,最基本的良善之心。

然后话锋一转,高声问道:“吴三桂驱使百姓当炮灰,不把乡亲们当人看,可不可恶?”

“可恶!可恶!”没有人迟疑,全都做出了本能的回答。

“吴三桂甘当清廷鹰犬,听从鞑子命令,指使吴三桂这么做的鞑子,可不可恶?”

“可恶!可恶!”"

“这样可恶的贼酋,这样邪恶的政权,该不该当消灭?”

“该当!该当!”

“好,正是因为鞑子可恶,邪恶,我们更应该以雷霆之铁拳,予以坚决的消灭!只有彻底打倒了鞑子,消灭了鞑子,这样的悲剧,才不会再上演!否则的话,我们的兄弟姊妹,我们的父老乡亲,就永远没有安宁的生活,就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