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葬明1644 > 第230章 守城(第2页)

第230章 守城(第2页)

他连着试了三次,都成功打火,直到第四次时,才第一次出现哑火。

但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重新发时,打火成功的概率依然很高。

“那位韩将军,是怎么解决燧石和机簧的问题的?”吴三桂把玩着这把自生火铳,很感兴趣的样子。

胡心水看了儿子一眼,胡国柱立马说道:“回王爷的话,据说那韩贼从澳门高价请来了佛郎机人帮忙造铳炮,许是佛郎机人帮忙解决的。”

吴三桂点了点头,对于这帮西洋人的能耐,他还是认的。

当初登州就有佛郎机人的炮厂,一度给鞑子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可惜大明朝一通折腾,逼反了孔有德,到最后全便宜了女真人。

甚至吴三桂有时都会在想,若是满清始终造不出红夷大炮的话,想要逐鹿中原,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又问了几句,让人将自生火铳收了起来。

这火枪虽利,但吴三桂并未真正地放在心上,守城攻城嘛,主要一个靠人多势众,另外一个靠的就是红夷大炮。

人多势众自不必多说,而红夷大炮嘛,他们有的是,好几十门呢。

“吴国贵。”

“末将在。”

“炮营现在何处?”

“回王爷的话,今日午时后军回报说已过了新野县,这会儿应该到吕堰驿了,末将估计,最迟明日午后便能到。”

说话的是吴军参将吴国贵,此人乃是吴三桂的族侄,深受吴三桂信任。在没有投降清廷之前,吴三桂“孝闻九边”,是有名的大孝子。他孝行之一,就是曾经率十八骑冲阵救父。而这十八骑中,就有吴国贵。

不过当时对方还叫吴应贵,大约在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前后,与胡国柱、夏国相等人一起,统一改用“国”字辈。

这三位年轻一代的将领,日后都在吴周政权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吴国贵,据说是用弓弦勒死永历帝朱由榔的执刑人。

“嗯,还是要更快些,要尽快的让红衣炮投入使用。”吴三桂在营帐内踱着步,又道:“明天就是第二日了,一座小小的樊城,要是拖得久了,八王那边又要怪罪下来的。”

“末将这就去催!”

吴国贵二十来岁,做事风风火火的,说完就出去了。

“太乙,你来执笔,本藩再给那韩再兴书信一封。”吴三桂转而向着胡氏父子说道。

“王爷。”胡心水还未说话,胡国柱先道:“那韩贼铁了心的要做闯逆忠臣,冥顽不灵,愚蠢至极。前日派去的使者,人头还在定中门上挂着呢,现在又去劝降,恐怕,恐怕无甚效果吧?”

见儿子又不顾礼节大喊大叫,胡心水连忙呵斥道:“国柱,王爷自有王爷的考虑,有你什么事,莫要在此胡言乱语,惹人发笑!”

“?,无妨。”吴三桂摆了摆手,打量着胡国柱,满心的欢喜与欣赏,就跟老丈人看女婿似的。

他温言笑道:“打仗就如同唱戏,分文戏和武戏两种。武戏自然不可稍有懈怠,但文戏同样少之不得。送封信而已,那韩再兴就是不降,我等也没有损失,可若是降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岂不大功铸成?”

这时,胡心水已经取来了纸笔。

吴三桂背着手踱了几步,缓缓开口道:“襄樊大帅韩公台鉴:前日奉书,晓以大义,未获蒙允,实深憾之。念公素为………………。”

“念公素为朝廷旧臣,当识天命之所归。今日大军再临城下,矢石交驰,死伤枕籍,非我所愿也。”

定中门城楼内,参谋黄景行捏着薄薄的一张纸笺,大声念道:

“今上天命有归,胜朝仁政四方,凡能归顺者,悉录爵秩,家族保全。倘若执迷不悟,困守孤城,使黎庶涂炭,自取覆亡,岂不痛哉惜哉!”

“公今若开城纳款,誓以忠贞报效,岂止城中父老子弟皆可保全?则公亦可保富贵无虞矣!望公审时度势,毋贻后悔。”

“顺治二年三月廿二日。”

“奉命征讨将军吴三桂谨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