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 第132章 各方反应(第1页)

第132章 各方反应(第1页)

就在卢植发出感慨之时。

刘备的其他信件,也陆续被收到。

幽州,右北平。

北地的寒风卷过右北平的校场,旌旗猎猎。

公孙瓒刚自边境巡视归来,玄色大氅上还沾染着未化的霜尘。

亲。。。

雪还在下,细密如絮,无声地覆盖着东菜城的街巷。招贤馆内炉火将熄,余烬微红,映得四壁昏黄。沮授独坐席上,手中竹简早已放下,目光却仍凝在门外那片茫茫雪色之中。

方才那一幕幕在他心头反复回荡??牛憨拉着王凯远去的背影,那粗犷而热切的呼喊声渐行渐远,仿佛连同这寒日里最后一丝暖意也被带走了。他嘴角微动,似笑非笑,终是轻轻一叹。

“守拙……你当真以为,天下贤才皆可如此轻易得之?”

声音低不可闻,却带着几分自嘲与无奈。他抬手抚了抚胡须,指尖微凉。堂堂冀州名士,如今竟被一个樵夫出身的莽汉使唤着“看馆子”,说来何其荒唐。可偏偏,他竟无半分怒意,反倒觉得心中有种奇异的安稳。

或许,正是这份不加掩饰的赤诚,才最是动人。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韩馥帐下为谋士的日子。那时府中门庭若市,宾客盈门,人人谈笑风生,引经据典,皆称“俊杰”。可真正遇事之际,或避祸逃遁,或私相勾结,鲜有肯以实心任事者。反倒是眼前这个牛憨,不通文墨,不解权变,却有一股子“认准了就干到底”的狠劲儿,让人不得不信。

“此人虽愚,然忠直可信;刘备得之,实乃臂膀也。”

他又想起王凯。郑玄门下高徒,年少成名,举止从容,辞令得体,确是难得的外交之才。更难得的是,面对自己层层诘问,毫无怯色,亦无浮夸,条理清晰,应对如流。此等人物,若置于袁绍帐下,必受重用。而今却甘愿屈身于一小小招贤馆前,听候一个粗人发落,足见其心志坚定,非趋炎附势之辈。

“季汉若能聚此等人,何愁大业不成?”

想到此处,沮授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随即又黯淡下来。

他终究不是局中人。

他是逃出来的。

当初离开冀州,并非solely因风雪难行,而是因袁绍已渐露骄矜之态,听信逢纪、审配之言,疏远忠良,压制异己。他屡次进谏,皆被搁置。尤其是关于立嗣之事,他直言“嫡庶不分,必启祸端”,却被斥为“多言乱政”。那一刻,他便知袁本初虽雄踞河北,然志大才疏,终难成大事。

于是他悄然离府,本欲南下游历,观望天下局势。却不料途经东菜,偶遇牛憨改良曲辕犁一事,竟触动心弦。

农为国本,民以食为天。一个边陲小县,竟能自发革新耕具,且由一名昔日樵夫主导其事,背后必有明主扶持。他好奇,于是留下。

这一留,便是数日。

原以为只是暂避风雪,谁知越看越惊,越察越喜。这东菜之地,看似偏僻,实则暗藏生机:百姓安居,吏治清明,民间尚技重实,官府开馆纳贤……种种迹象,无不指向一人??刘玄德。

“仁德布于四海,信义著于天下”,昔年他只当是虚名,今日方觉名副其实。

可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

牛憨可以天真烂漫地相信“八顾茅庐”就能请来英才,但他不能。真正的豪杰,不会久居人下,也不会因一饭之恩便倾心相投。他们要的是舞台,是信任,是能够施展抱负的天地。

而刘备,是否愿意给他这样一个“外来者”以重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