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 第133章 安乐公主(第2页)

第133章 安乐公主(第2页)

刘琰不恼,淡然道:“牛校尉可知,当年颍川黄巾为何势大?非因百姓愿反,实因饥寒交迫,走投无路。今蒙山众人,若真是溃卒,昔日也曾保家卫国。如今失所依归,只得聚众自保。与其视之为寇,不如视为可收之兵。”

牛憨还要争辩,却被沮授抬手制止。

“刘兄所言极是。”沮授徐徐道,“昔年韩信能用楚卒,曹操善抚青州兵,皆因知人心可用。我观当今之势,群雄并起,争锋者不在兵马多少,而在得不得人心。若能使盗归顺,不仅除一方祸患,更能彰我仁德,示天下以宽厚。”

刘备颔首:“然则如何招抚?彼等未必肯降。”

“需使能言之士,携诚意前往谈判。”沮授看向王凯,“子明精通礼法,善于辞令,又是郑玄高足,最宜担当此任。”

王凯躬身应道:“愿往。”

牛憨一听急了:“不行!太危险了!那帮人杀人放火,哪讲什么道理!子明要是有个闪失,俺……俺饶不了你们!”

厅中众人皆是一怔,随即有人轻笑。刘备却正色道:“牛校尉之心,我深知矣。然王凯非孤身前往,当配精兵护送,且只至山下传话,不入巢穴。若对方有意谈和,则再议下一步。”

王凯微笑:“牛大哥莫忧。我此去并非逞口舌之利,而是代使君传达善意。若连这点胆气都没有,又如何配称‘贤才’?”

牛憨嘴唇动了动,终究没再说什么,只是重重哼了一声,转身走到墙角抱臂而立,背影倔强。

三日后,王凯率三十轻骑,携酒肉布帛,抵达蒙山脚下。

山道蜿蜒,枯树参天,风过林梢,如鬼啸一般。斥候探路前行,忽见前方吊桥断裂,栈道焚毁,显是人为阻断。

正当众人迟疑之际,林中箭矢骤起,钉在地上,围成一圈。紧接着,数十名衣甲残破的汉子现身高处,弓弩齐指,为首一人披黑袍,面覆青铜面具,声如洪钟:

“来者何人?擅闯禁地,格杀勿论!”

王凯上前一步,朗声道:“在下东菜王凯,奉使君刘玄德之命,特来拜会彭将军,共商民生大计,绝无恶意!”

那黑袍人冷哼:“刘玄德?不过是区区县令,也敢遣使来此?”

“使君虽居小邑,然仁德远播,开招贤馆,兴屯田制,百姓安居乐业,四方归心。将军若愿弃暗投明,使君愿以上宾待之,共图大业。”

“哈哈哈!”那人仰天大笑,“大业?我等曾为羽林郎,守卫宫阙,如今却落草为寇,你说我还图什么大业?”

王凯不卑不亢:“正因为曾是朝廷忠臣,才更不该自甘沦落。天下纷乱,正需忠义之士挺身而出。使君志在匡扶汉室,安济苍生,将军若有此志,何不携手同行?若执意闭门自守,不过苟延残喘,终将为大军所灭。”

林中一时寂静。

良久,那黑袍人缓缓摘下面具,露出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左颊一道刀疤贯穿眉骨。他盯着王凯,声音低沉:“你说……刘玄德真心收容我等?”

“句句出自肺腑。”王凯拱手,“且使君已下令,凡归顺者,既往不咎,编入乡勇,授田安家,老弱病残皆有赡养。”

那人沉默片刻,忽然转身喝令:“收弓!开吊桥!”

随着吱呀声响,一座新搭的浮桥缓缓放下。那将领亲自走下山崖,单膝跪地,双手捧上一柄断刃:“此乃吾昔日所佩羽林刀,折于洛阳之战。今献于此,愿率部五百,归附使君,效死疆场!”

王凯大喜,急忙扶起:“将军请起!从今往后,你我同为季汉之臣!”

消息传回东菜,举城欢腾。

刘备亲率文武出城十里相迎。那将领名为彭脱,原是北军司马,洛阳陷落后率残部辗转逃亡,终至蒙山。五百降卒皆骨瘦如柴,衣衫褴褛,却军姿整齐,眼神坚毅。

牛憨站在刘备身边,看着这群曾被称为“贼寇”的人一步步走近,心中翻江倒海。他曾以为只有读书人才是贤才,只有将军才算英雄,可此刻他忽然明白??真正的忠勇,未必穿锦绣,未必居高位。

当晚,太守府再次设宴。

彭脱当众跪拜:“刘某一生错信权贵,终致败亡。今遇使君,方知何谓仁主。愿肝脑涂地,以报知遇!”

刘备含泪扶起:“诸位归来,非我之幸,乃苍生之福!”

席间,沮授举杯提议:“自今日起,当立‘归义营’,专纳流亡忠勇之士,由彭将军统率,操练整备,以为城防之基。”

众人齐声应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