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至半酣,忽闻外头喧哗。一名小吏急奔入内:“报!北海相孔融遣使求见,言有要事相商!”
众人皆惊。
孔融乃当世名儒,清流领袖,素与刘备交好,然从未主动遣使。今突然来人,必有急情。
使者入内,呈上书信。刘备展信读罢,面色骤变。
“孔北海遭黄巾余党管亥围困,城中粮尽,危在旦夕!特向我东菜求援!”
堂中顿时议论纷纷。
刘琰沉声道:“管亥拥众十万,凶悍异常,北海城虽坚,恐难久守。救,风险极大;不救,道义有亏。”
牛憨猛地站起:“救!必须救!当初俺还是樵夫时,使君都能千里赴难,如今怎能坐视不理!”
李七也鼓起勇气道:“俺……俺愿捐半年俸禄充军资!”
王凯看向沮授:“先生以为如何?”
沮授久久未语,最终抬头:“救,是要救。但不能蛮救。”
众人屏息。
“东菜新聚人心,兵未成势,若倾巢而出,恐内外皆空。不如一面整军备战,一面联合周边豪族共抗贼势。我知琅琊诸葛家族素有私兵,青州田氏富甲一方,皆可结盟。此外,彭将军部下虽疲敝,然皆老兵,稍加整顿即可作战。再调屯田之粮,秘密集结,待时机成熟,奇袭敌后。”
刘备眼中精光一闪:“公与之策,可谓稳中求胜。”
当即下令:
一、由刘琰出使琅琊,联络诸葛氏;
二、王凯修书往临淄,劝说田氏输粮助战;
三、牛憨负责征募民夫,修缮兵器,筹备辎重;
四、彭脱率归义营日夜操练,准备出征;
五、沮授总揽全局,制定详尽作战方略。
七日内,万事齐备。
刘琰不负众望,说服琅琊诸葛派遣族中青年子弟率三百精锐前来助阵;王凯亦成功争取田氏捐粮三千斛,并允诺战后优先采购东菜布帛。更令人惊喜的是,那位自称能造“木牛流马”的老匠人,竟真捣鼓出一种带轮推车,可载粮五百斤而不费人力,极大提升运输效率。
第十日清晨,朝阳初升。
东菜城门大开,一支两千人的军队列阵而出。前排是彭脱率领的归义营,人人披甲执矛;中间是新募乡勇,手持盾牌长戟;后方则是满载粮草器械的木牛车队,由李七亲自押运。牛憨骑在一匹枣红马上,身穿皮甲,腰挎环首刀,虽姿势僵硬,却昂首挺胸,威风凛凛。
刘备亲送至城外,执牛憨之手:“此战成败,关乎东菜存亡,亦系天下人心。望卿持重前行,勿贪功,勿轻敌。”
牛憨重重点头:“小哥放心,俺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把粮食送到北海!”
大军启程,旌旗猎猎,踏雪而行。
与此同时,招贤馆内,沮授独坐案前,望着窗外渐行渐远的队伍,轻叹一声。
他知道,这场救援之战,不只是为了救孔融,更是季汉崛起的第一步试炼。赢,则声望大振,贤才云集;败,则根基动摇,前功尽弃。
但他更清楚??从一个樵夫开始守护的这份初心,如今已化作燎原星火,再也无法扑灭。
风雪早已停歇,大地洁白如纸,仿佛正等待书写新的篇章。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